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81969750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语言与情感的路上穿行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赏析听过几次王文丽老师的课,在现场总能感受到她的亲切自然。她的课安静、清新,又不失深度。她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对语言的追索与探究,不管是对词语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她都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领悟。就风筝而言,教师能把诗情、歌情、文情美美地融合在一起。风筝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了几点突破,现截取几个片断,与大家探讨。一、学习语言和领悟情感的有机结合。语文是语言学科,是教会语言的学科。没有语言的学习,语文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然而只是生吞活剥那些语句,语文就失却了精神。王文丽的课总能以读促读,以情怡情,把心灵的成长与语言的学习结合起

2、来。并且能在一种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尽情发挥,没有牵强附会的理解,没有生拉硬扯的发散,给学生语言的滋养、精神的需求,又能增长学生的才识。生: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喜爱。师: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 惊:吃惊 失:失去 色:颜色 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师: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 “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生:喊了很多遍。师: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

3、者怎样的心情呢?生:着急。师:刚才我们读过的诗里面,哪一句就表示风筝飞走了,孩子们着急的心情?(出示文字投影)生:忽听儿童急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师:是呀,孩子们着急地又是拍手,又是叫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喊?生:风筝,你快回来!生:我会觉得惋惜。风筝啊,你怎么丢下我们就飞走了呢?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我们的情感,这就叫做生:千呼万唤。师:我们民族的文字当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像“千呼万唤”这样的组成方式。你能再举个例子吗?生:千山万水师:这是形容走了很远的路,历尽了艰辛。生:千言万语师:这是形容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情感实在太多。生:千军万马师:你们说这是

4、形容什么?生:兵很多,队伍很壮大。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的感情了吗?生:(读文)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板书: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 的风筝。)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生: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 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 从这个教

5、学细节可以看出,王老师对“千呼万唤”的处理是独具匠心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理解了千呼万唤这个词语的意思,知道这个词语在文中的用处,同时体验到此时此刻这个词语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教师设计了“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 的风筝。”的语言练习,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的空间,学生通过对于头脑中信息的综合处理,才有了现在的表达,这是综合了文本情感和学生感受体验后学生才能表达出来的。既是对文本的又一次领悟,又是学生对情感的深入体验。二、多种材料的恰当融合。王老师以风筝为主题把古诗风筝、贾平凹的风筝、歌曲三月三、朋友为其做的诗风筝、鲁迅的风筝等融合在一起。学生两节课的时间学习到的不仅是一篇课文,而是丰富的语言素材

6、。从开课到结束,王老师把这些材料融合在一起,互为依托、互相映衬,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世界,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王老师对于这些语言材料的运用,避免了盲目的课外拓展,每一个材料都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范例,都为学生领悟情感提供依托和凭借。判断一堂课是不是盲目拓展,我认为有一个基本标准,就是这些拓展能不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能不能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识。为需要而拓展,不为拓展而拓展。师:同学们,其实在不同人的心中,风筝身上承载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刚才我们说贾平凹的这只风筝上承载着他的乡情、童真、理想、幸福,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只风筝。师:(出示诗歌)边配乐讲解:这首题为风筝的诗歌是我的一

7、位网友写给我的。我在网络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溪桥。我的这位网友与我相距千里,可能在她的眼里,我就是一只风筝,于是她写下了这首风筝送给我,出示文字。 风筝致溪桥当燕子剪去冬天的残云 系着美丽的凝想,我的“幸福鸟”蘸着风儿,在碧空下书写飞翔 目光越过一树一树的花开 念读,你一路洒下的透明诗行师: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读懂她对我的情意?能否读懂这只风筝上承载的是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读)师:看到你们这么动情地读着这首诗,我不由地又想起了我的这位朋友。她的这只风筝向我传递的是什么呢?生: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却饱含着浓浓的友情。 师:(板书:友情)还有谁想倾诉?生:我觉得这个朋友虽然跟你远隔千里,但是她但是师

8、: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到自己语言的苍白,好像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一份珍贵的感情。我请别人来替你表达好不好?生:(激动地点头)生:她向你表达的是远隔千里,但是真挚、纯真的友情。“目光越过一树一树的花开,念读你一路洒下的透明诗行。”是说你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她经常可以看到你在网络上留下的一句一句美好的语言。生:这首诗就是有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你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笑声 掌声)师:你从哪里读懂了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呢?生:“长长的丝线两头缠绕,这头是我温热的手心,那头是你多情的眼睛。”师:其实我们真的很难得这样直接地读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同学们,你们已

9、经读懂了作者的心。下面请你们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这种友情的可贵读出来。(学生感情充沛地齐读这首诗)王老师引入朋友的这首诗,自己没有过多介绍和解读,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体会诗中的情感,给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机会。事实证明,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自己能够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个孩子甚至在回答问题以前,问王老师:“您的这个网友是男的还是女的?”说明学生已经在思考,已经在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王老师没有让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进行过度挖掘和解读,而是适时提出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友情读出来。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诗的语言产生自己的思考,不是让诗的语言表达老师的情感,这就是对语言材料的恰当运用。

10、三、不同情感的和谐统一。王老师引入了多种语言材料的同时,也引入了多种情感乡情、友情、亲情。如何让这些情感统一在一起,是个难题,处理不好,各个材料相互排斥,最后学生只能不知所以。王老师以“风筝”为承载物,把多种情感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不同的人借助“风筝”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都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学习者要能够理解,能够体会。同时还可以借助风筝表达我们的情感。这样,学生通过文本体会到的感情,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都通过对风筝的描写统一在一起了,实现了加深阅读感受,丰富精神世界,丰富语言世界的目的。师:同学们,我们从贾平凹的风筝中,感受到了童真和乡情;从我的朋友小青的风筝中感受到了纯真的友情,从鲁迅的风

11、筝上体验到了亲情。看来,每个人对风筝都有着独特的感受,有着独特的解读。那么,属于你自己的风筝上又书写着什么呢?接下来请你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对风筝的理解。黑板上的词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喜欢写诗的同学也可以写诗。 (学生配乐写话,大约 1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生:春风吹过飘落叶,我家池头做风筝。蓝蓝的天上飘着云,美丽的风筝载着我们的童年向上飞师:谢谢你用语言给我们营造出了这样一幅春景图,我想帮助你修改一下前两句:“春风吹过叶儿青,我家池头做风筝。”你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生: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留下的是我的快乐,带走的是我的悲伤。生:风筝是那样普通的玩具,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可是当我把它拿在

12、手里时,却是那样沉甸甸。当风筝凌空腾起的那一刻,那种愉悦的感觉随风拂过,沁人心脾,仿佛带走了我所有的烦恼。风筝在天空中翩翩飞舞,那是我会飞的化身,尽情在天地间翱翔 (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师:孩子们,为你们自己的精彩鼓鼓掌吧!生:风筝是我童年的理想,风筝是我童年的快乐。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掀起我对风筝的记忆,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打开我尘封的记忆。那一根细细的麻绳,是一种温暖的友情;那一个个风轮,是一种亲情。师:我不知不觉地受到她的文字感染,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可能个别地方会有一点变化,请你认真听。风筝是我童年的理想,风筝是我童年的快乐。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掀起我对风筝的回忆,看那翩翩飞舞的天使

13、,打开我尘封的记忆。那一根根细细的麻绳,承系的是一种纯洁的的友情;那一个个小小的风轮,转起的是扯不断的亲情。生:(有感情地)一只小小的风筝,一只普通的风筝,载着我的憧憬和希望,飞向远方飞到首都北京,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个队礼,向毛主席的故居鞠个躬;飞到那千年古城南京,向孙中山遗像献朵花,在玄武湖旁吹着湖风,心如洁玉最后飞到西藏,向藏族人民送上一份真挚的友谊,置身布达拉宫享受佛教的神圣一只小小的风筝,一只普通的风筝,带着我对祖国的热爱,飞向远方(热烈的掌声)师:(激动地)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风筝上,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情,譬如:乡情、友情、亲情。你们从这位同学的风筝上又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呢?生:

14、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师:(板书:爱国情)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独特,很了不起。不过我告诉你,天安门不是毛主席的故居,你可以把它改成“毛主席工作或者生活过的地方”。生:(深情地)哥哥,你还记得吗?在小时候,风筝一直是我们的最爱。年年一开春,我们就扯着风筝,往田埂上跑。我在一旁叫,你在一边跑,放得那么高!现在,你已经不在我身边,但风筝依然是我俩的最爱,依然是我们互相思念的象征。如今,看着挂在墙上一年的风筝,我就不由地在想:哥哥,等你毕业了,等燕子飞回来了,等花儿重开了,等草儿再绿了,我们再一起扯着风筝放飞,放飞我们的希望,好吗?(热烈的掌声)师:(眼里含着感动的泪)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

15、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 王老师通过简短的总结,把呈现的几篇文本的情感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就会留下一些遗憾。妙就妙在王老师话锋一转,“那么,属于你自己的风筝上又书写着什么呢?”学生积淀的情感,积累的语言,在这个恰当的情境中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是用真情在抒写自己的语言。抛却学生平时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这个因素,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不断的指导、激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其精彩教学场景,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学生在享受语言带来的快慰,在享受情感带来的冲击,这样的语文学习是感性的,又是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