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1843409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西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 摘 要:山西省地震局起草法规加强抗震设防。预计年,将基本具备综合抗御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目前,由于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在业内成为一个普遍的难题,因此业内已经开始提倡由预报转为预防,以控制震后损失。2008年5月20日,汶川地震发生第八天,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山西省地震应急救援规定,并于当日公布实施。这是自汶川地震后,山西关于加强地震工作的首部行政规章。与此同时,山西地震应急预案也进入实施阶段,从最初提出修订方案,到通过省政府审批,最新修订的预案“立足近震大震,考虑了比汶川地震更为复杂的情况,旨在全面提高山西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一部地方行政规章

2、和一部地方法规,不论是修订还是起草,都是建立在汶川地震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缅怀汶川地震中所有遇难同胞的同时,加强自身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可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山西建筑抗震设防法规开始起草最近,山西省地震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阎正萃收到一个好消息,省人大正式启动了山西省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立法项目,并进入起草阶段,下一步是由省法制办、地震局、省人大还有其它相关部门共同起草。据介绍,条例将建立健全我省抗震设防的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从抗震设防要求、工程验收、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抗震设防管理作出法律规范。而随着这部条例的制订出台,必将使我省的防震减灾事业迈上

3、一个新的台阶。据悉,该条例将是继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之后,我国第二部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的地方性法规。“防震减灾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减少人员伤亡情况,建造是否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建筑不倒不塌不毁就能有效减少伤亡。所以我们从建设工程的规划,抗震设防设计,工程验收进行立法和规定,加强农村民居管理,如果大家都按照规定执行的话,就能在地震时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经济损失。”阎正萃认为,这标志着我省将用法律来约束建筑的防震标准。83372户农宅有了防震设计5月8日下午,吴东受太原三桥街社区邀请,去做一个关于地震知识的讲座。像这样的义务讲座,对山西地震局的各个专家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作为震害防御处的主任科员

4、,他日常的工作是审核建筑的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情况。在吴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由中国地震局最新出版的农村建筑抗震设计。在书中有项统计表,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当一部分在农村。“农村自行建造的房屋,四级、五级地震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省农村建筑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行抗震设计,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地震中,很多建筑倒塌,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屋设计本身就有缺陷,建筑修建过程中没有考虑抗震功能。根据最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水平。”吴东介绍说,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我省主要通过农村民居示范点带动农村民

5、居抗震能力的提高。目前全省已经建设347个示范点,83372户农村住宅进行了抗震设计,受益人口近40万人。“老百姓对地震知识的了解不够,地震知识普及的范围和深度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吴东说,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不理想,首先是个别领导不重视,主要体现在有个别市县的人员、经费落实不够,对防震减灾工作不重视,在工程抗震设防上,很多建筑商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没有避开活断层和地裂带。“归根结底还是防震减灾意识不强,以为地震只是小概率的事。”企业大规模主动申请安评经历过汶川地震后,山西多数企业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新扩建工程时,开始主动向地震部门申请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山西省地震

6、灾害研究所测试室主任王建全的说法,“以前,山西人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意识相对较差,而汶川地震的发生,唤醒了一部分人。”在记者采访中,多数专家都认为,事前防范是相当值得的。而预防要做到的就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该搬迁的就要搬迁。”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院长安卫平认为。山西省地震灾害研究所测试室主任王建全认为,从抗震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部分建筑在设计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同时,很多建筑在修建时的偷工减料,也加大了房屋的危险度。安卫平向山西青年报记者表示,从经济建设角度看,在预防上的投入是很值得的,“5.12之后,四川很多建筑质量较好的房屋大部分都留存下来,至少没有伤人。”“目前能做的,

7、主要是在房屋建筑选址时避让断裂带,包括避让滑坡带,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在修建过程中更需加强地震安全意识。”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地质处主任赵晋泉认为。王建全在这一年来也似乎忙了很多,他主要负责的就是安全评价工作的一部分。去年汶川地震之后一个多月,永济市多家单位都开始主动申请地震安全性评价,其后,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山西省平朔煤矿也开始了同样的工作,“在此之前的很多年来,如此大规模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几乎是没有的。”王建全表示。安卫平也对此深有体会,“很多企业或者业主不太愿意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但是大震之后,主动性明显增强。”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在地震预测技术无法突破的情

8、况下,如何减少城市这样的人口聚居地的人员伤亡成为重中之重。日本经验值得借鉴。这个与我们一样受尽地震之苦的国家,每年约有数千次地震发生,然而,它也是全球防震、抗震做的最好的国家。里氏7级地震袭击了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的整个日本东部,除了有大约百人受伤以外,并无人员死亡。而几乎与此同时,5月21日意大利中部发生的6.3级地震造成293人遇难,大约4万人由于房屋被震毁而无家可归。“这两个国家地震后的巨大的反差源于日本人对城市中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视。”山西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副处长尉燕普指出,“所谓抗震设防,是指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性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9、”事实上,面对地震的难预测性,建筑的抗震设防已经被认为是人类减少地震伤亡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第4代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在不同的地区,建筑物要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当然还有对整个城市规划的考虑。尉燕普认为,对于地下活断层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断层活动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倘若建筑物离开活断层相当的距离,地震时其所受到的损害就会减少很多。反过来说,即便建筑物再牢固,如果是建在活断层的附近,地震时一样会遭受较大的损失。“目前要加大对全省主要城市活断层的探测,让新、改、扩建筑避开断层。”尉燕普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对于城市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的欠缺,绝不是因为技术上没有达到,而是与我们的实际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但是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防为主。“在地震预报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建筑都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即使地震来临,我们也能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到2020年,山西将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御6级地震”的含义,就是在发生六级地震时“不死人或少死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光靠地震部门还不够。”在采访中,每一个地震专家都表示,推动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