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1843386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论文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建筑理论 行为与环境心理 论文摘要 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 1.使用后评价的概念 使用后评价(Post

2、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2.反馈机制的作用 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人类在20世纪提出的三大理论。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核心,就是特别重视反馈机制的作用。维纳的控制论论述了人类、动物和机器是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学习、调整并改进自身的行为。没有反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以射箭运动员为例,每发出一箭,都要

3、了解所射之箭偏离靶心的信息,作为调整下一次射箭的依据,使之越来越准确地命中目标。开展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就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建立反馈机制。缺乏这一过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程序就不完整。 欧美建筑界通过使用后评价发现,大量建筑物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当造成的。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使用后评价及时发现,就可能在类似的其它工程中一再发生,甚至延续数十年而得不到发现和解决,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3.“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适用、健康、安全、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建筑空间、场所等人工环境,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包括居住、工作、生产、休闲与娱乐等各

4、种活动)。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建筑物的使用者着想,为他们设计良好、适用的建筑空间,是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优劣、质量高低的根本判别准则。 4.使用后评价的作用 一个建成的建筑物及其环境是否令人满意?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使用者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长期在其中居住、工作、生活,最有切身体会,他们的意见也因此而极具参考价值。 归纳使用后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有助于改善建成环境的质量与功能,使之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有助于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形成导则、规范和标准; 有助于提高建筑师、规划师的修养和业务能力。红楼梦云:“世

5、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俗话也说:“木匠要巧,郎中要老”。一位成熟的、高水平的建筑师、规划师应同时具备木匠之巧和郎中之“老”。如果不了解使用者的多种要求,不熟悉人们在建筑空间中发生的行为模式和引发的环境心理状况,是难以胜任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的。而使用后调研与评价正是建筑师、规划师了解、熟悉服务对象,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修养的一项基本功。 有助于科学地检验和评价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优秀。如同评价影视作品设有金鸡奖、百花奖,要依赖专家的评价和观众的评价一样,对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评价,也一样既要依靠专家的评价,又要依靠群众的评价,二者不可或缺。而此二者的评价都涵括在使用后评价的范

6、畴之中。 有助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四节一环保(节材、节地、节能、节水)建筑的实现。 使用后评价的最新发展:绿色建筑使用后评价,着重于对建筑的四节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对建筑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起重要作用。 二、使用后评价发展简史 1.发达国家的使用后评价1 首个严格意义上的POE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是由Osmond等人于1966年对精神病院和监狱等特种建筑开展使用后调研。这些工作着重调查评估这些特种建筑对特殊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和心理的影响,并为今后改进同类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至整个70年代,发达国家建筑界有若干重要的相关论着发表。如1

7、969年,Robert Sommer出版着作私人空间:设计的行为基础(Personal Space:The Behavioral Basis of Design);1974年,又出版紧密空间:硬的建筑及如何使之人性化(Tight Spaces:Hard Architecture andHow to Humanize it);1975年,Edward T.Hall出版了建筑界中的第四维度:建筑对人之行为的影响(The Fourth Dimensionin Architecture:The Impact of Building onMans Behavior)。可见,当时西方建筑界已十分关注建筑设

8、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后评价的开展正是与这些理论动向密切相关的。在此背景下,1968年西方建筑界成立了“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其成员包括建筑师、规划师、设备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等。7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建筑界又陆续出版了一批着作,涉及使用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并办有专门的杂志,如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Behavior)、环境心理学报(Th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建筑学和现代建筑(Architecture and ProgressiveArchitecture)等。在这些重要建

9、筑类杂志上,也重视POE论文的发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 h r i s t o p h e rAlexander先后于1964年出版了形式合成注释(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Form);于1969年出版了模式生成住宅(Houses Generated by Patterns),后又于1977年出版了模式语言(A PatternLanguage)。这些着作对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975年,美国成立了通用设施管理(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机构,开始对办公建筑的性能开展可测量指标的研究。自上世纪60-80

10、年代,美国已对学生公寓、医院、住宅公寓、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军队营房等建筑广泛地开展使用后评价研究,发展出一套关于数据收集、分析技术,主客观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及设计导则等方法体系,包括调研、访谈、系统观察、行为地图、档案资料分析和图像记录等一整套开展POE的技术手段。 在英国,70年代也出版了有影响的关于POE的着作,如苏格兰建筑性能研究中心的Markus于1972年出版的建筑性能(Building Performance)一书,影响相当广泛。 总之,到8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POE已成为政府和建筑界的例行活动。一些建筑学院还将POE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除了美国以外,在欧洲、大洋洲和

11、日本,有三个重要的组织在执行POE研究。它们是: 欧洲的IAPS(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ople&TheirPhysical Surroundings)(国际人与实体环境研究协会); 澳洲、新西兰和东南亚的PAPER:People&The Physical EnvironmentResearch Association(人与实体环境研究协会); 日本的MERA:Man-EnvironmentResearch Association(人与环境研究协会)。 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生态建筑学和开始环境影响评价,注意建筑的

12、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与自然生态、环保的关系。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资源问题的加剧,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更加关注绿色建筑。如美国成立绿色建筑协会USGBC(United StatesGreen Building Council)。有关绿色建筑与建筑环境评价的方法体系也纷纷推出。如英国建筑研究所(BRE)于1990年推出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BREEAM)”,美国绿色建筑委建筑等级体系”;1996年由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参加的“GBC绿色建筑挑战”。还有德国的生态导则LNB及ECO-PRO、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荷兰的ECO Qua

13、ntum,法国的ESCALE、EQUER,日本的环境共生住宅A-Z等。这些评价体系对建筑是否节能、环保的性能标准给出系统的分析与评估方法,并设计了各类图表及电脑软件,便于设计者或使用者评估。 2.我国的使用后评价 我国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及相关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常怀生先生于1982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介绍建筑环境心理学,并于1984年翻译出版了环境心理学一书,其中介绍了日本的环境评价工作。1992年常先生着手调查全国9个城市123户住宅、4个城市7家医院近60间病房,以及深圳6栋办公楼近40间办公室。其评价实践偏重于研究人与微观环境的心理互动关系。后来,他又在199

14、9年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一书中介绍了POE的理论和方法。 关于建筑物理环境的专项使用后评价方法的研究也在80年代陆续展开。例如,杨公侠先生于1984年出版的视觉与视觉环境一书,结合视觉环境进行环境评价研究。 笔者曾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厅堂音质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对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的使用后评价。1990-1993年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笔者对4城市17个居住区居民进行居住区生活与环境质量使用后评价。以人群的主观评价为核心,利用量化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环境综合评价的科学架构。 1998年在建筑百家言2一书中,笔者发表了提倡建筑师进行使用后调查一文,强

15、调了在我国建筑界开展使用后评价的重要性。此后,笔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招收博士生,开展建筑使用后评价的较为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先后有朱小雷、陈建华、尹朝晖等三位博士生毕业。另有若干位博士生仍在这一领域耕耘。他们分别就使用后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城市休憩性文化广场、住宅、大学校园教学建筑以及办公建筑等建筑环境开展较为深入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朱小雷博士还于2005年出版了建筑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一书。 1993年,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次“建筑与心理学”研讨会。李道增先生于1999年出版了环境行为学概论一书。胡正凡、林玉莲于2000年出版环境心理学一书。他们在“环境、行为”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认知地图对校园环境和风景区质量做了评价研究。该书还介绍了POE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 庄惟敏于1999年出版了建筑策划导论一书,系统介绍了日本住宅空间的评价方法。他结合建筑策划理论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以“语义差异法”为中心的建成环境评价方法,强调利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评价现状环境实态,收集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