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81835623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第2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问题解决以及综合与实践-美化我们的小天地。最后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4)让学生在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

2、合作学习的乐趣。2.单元教学提示新课标提倡以“问题情镜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习得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3、,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空间表象;4.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与经验;6.会应用公式正确解答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空间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经历长方形

4、、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 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 会应用公式正确解答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1.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空间表象;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与经验。 教学建议1注重在操作和直观演示中形成表象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

5、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6、3.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4.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

7、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这一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5.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视联系实际。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适当增加联系实际题目。如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一些除教材外实际中常遇到的情况,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如何计算面积。另外,还应加强几何初步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

8、展。 课时安排课题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1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1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运用1用一个给定图形的面积来估计其他图形的面积1面积单位的换算1问题解决2美化我们的小天地1整理与复习1机动1总计102.1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n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6的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练习五的1-3题n 教学提示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面积

9、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学时要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本课时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索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活动式学习等。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面积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

10、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面积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验自主学习知识的乐趣。n 重点、难点重点 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物体的面、物体表面的面积含义。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钉子板等学生准备:直尺、方格纸、形状不同的两片树叶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故事描述

11、法、游戏体验法等。)一、读图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24页主题图)师:读“教室”情境图,仔细观察,找出情境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预设)生1:课桌的面是指哪一部分?生2: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一样大吗?生3:地面上一个格子有多大?生4: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哪个大些? 师:结合情境图发现的数学信息,说说这些信息有哪些共性?(预设)生1:读出来的信息有课桌的面、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地面上的方格这些都是物体的“面”。生2: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与“面积”有关。师:今天我们要借助这一具体的情境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设计意图: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课桌的面、数

12、学书和语文书的面以及地面的方砖来让学生认识“面”,最后通过比较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大些来认识面积,引出新课。参考:课件展示法: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3组图片:一组一组的出示)(1)蓝猫图,形状一样,大小不同;(2)两张大小不同的人物相片;(3)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形状完全一样,就是一个大一个小)设计意图: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图片中得出:形状完全一样,就是大小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二)探究新知:知识点1:认识物体

13、的面 (教材第25页例1)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桌面是平平的,很光滑,能摸到边沿。生2:数学书的面也是平平的,也能摸到边沿。生3:数学书放在桌面上,说明桌面比书面大一些。师:桌面和书面都能摸到边沿,说明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师:你能说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分别是指什么?(生小组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桌面和书面,说一说从实践中感悟出面有大小、是平的;最后说出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等分别是指什么,这样在观察、操作中体验感知面的意义,同时形成面这一空间表象。知识点2:认识面积(教材第25页例2)师:你能说

14、说黑板和课桌的面那个大,哪个小吗?生: 黑板和课桌的表面都是平的,要比较黑板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就是比较平面的大小。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结果?(预设)生1:观察比较的方法,黑板和桌面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直观观察,黑板面远远大于课桌的面。生2:触摸感触的方法,从触摸黑板的面和桌子的面的时间和过程比较,黑板的面远远大于课桌的面。师: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桌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小。师: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预设)生1: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生2:观察这两个平面图形,正方形的表面大,长方形的表面

15、小。师:像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由物体抽象出来的封闭图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师:结合具体的图形,你能说说什么是面积吗?(预设)生1:黑板的面积就是黑板面的大小。生2:课桌面的面积就是课桌面的大小。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师: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吗?(预设)生1: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大有小。生2: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知识点3: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材第26页例3)一、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问题师:读图理解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