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提升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提升训练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1 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后作业 基础夯实 1.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 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 斯大林模式() A. 促进生产力发展B. 重视发展农业 C. 使人民安居乐业D. 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2. 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 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 B. C. D. 3.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 尔什维克的智慧相
2、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 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 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 实行新经济政策D.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 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 实现国家工业化 5. 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 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 原因是() A. 土地法令的颁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 农业
3、集体化的推行 2 6. 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 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7. 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 一问中指出: “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苏俄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加速发展战略” B. “新经济政策” C. “门户开放”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宪法已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4、 B.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C.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9.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 但毕竟达到了上述 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0. 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是() A
5、.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能力提升 材料解析题 11. 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 3 异。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 沙皇贵族阶段转到 资产阶级手 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 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 农民手中”。 (1)材料一中“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是通过哪次革命 实现的? (
6、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哪次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 中”?该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 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 (4)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 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有关内容。材料中 “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 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 改善
7、民生,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2.B 解析:本题考查1936 年的苏联。题目的关键信息是“1936 年” ,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 1936 年,也是斯大林在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1937 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 集体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 年苏联通过了 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因此,如果是1936 年,我们在苏联可以看到的是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书 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1925 年新经济政策完成经济恢 复工 作后,已经逐步取消。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开始
8、于1941 年。故选B。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1928-1937 年,苏联 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制定“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在 1920 年左右;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 年;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 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故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 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 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 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 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
9、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 5.B 解 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依据题干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表,结合 所学可知, 1921 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 1925 年底, 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 5 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 B。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10、制, 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 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C说法错误。故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分析材料可知,“狼”指的是资本主义。意思是在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要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成分。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苏俄实 行的新经济政策,规定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此 中小型企业, 恢复自由贸易, 这此措施带有国家资本主义成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的借鉴。故选:B。 8.C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在1921 年,不是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C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错误。故选C。 9.C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
11、模式。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 落后、 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 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这主要从正面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这表明该学者认为 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苏联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 文化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选C。 10.C 解析: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4 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 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 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
12、导 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 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 也大大加强。故选C。 能力提升 材料解析 12. 本题以列宁和邓小平的评述切入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 6 式的特点等史实。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是通 过二月革命实现的;1917 年 3 月(俄国旧历二月) ,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 专制统治。 (2)十月革命 “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 苦农民手中”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十
13、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立即起 来学习、 宣传和研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 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伟大力量, 因而他们开始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看法,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必须发 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成为五四运 动的前奏。 (3) 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是指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该政策的实 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是指苏联模式;该模 式建立的标志是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 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 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