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9084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柳永的词修改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略论柳永的词王新明 柳永是宋代一位重要作家。他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共留下二 百多首作品。词学家们一致认为,北宋词至柳永一变,这是符合宋词发展的实际的。但是前人虽言变化,却对变化的内容,即柳永对宋词的具体贡献,估价得并不充分,这就有了继续讨论的必要。 要探讨柳永对宋词的贡献,须得弄清柳永文学活动的时代以及当时词坛的状况。 柳永一生不曾显达,没有引起封建史家的重视,不但一生事迹湮没无闻,即使生卒年代也无从详知。经过今人考据约略推测出他的生卒年。夏承焘先生考订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卒于仁宗皇佑二年(公元 1053 年);唐圭璋先生认为他约生于太宗雍熙崐 二年(公元 985

2、年),卒年与夏说同。关于柳永的生年,夏、唐两家之说虽不一致,然而相去不远。看来柳永生于公元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则是可以肯定的。宋初词人,范仲淹生于 989 年;张先生于990 年;晏殊生于 991 年;欧阳修生于 1004 年.很显然,他们都和柳永同时而略晚。 既然柳永较范、张等四人年长,按常理,其文学生涯也应早于四人。况且柳永生在仕宦之家,从小受到优厚的文化教养,他和兄三复三接早有文名,被人称作“柳氏三绝” 。再从他对音律的熟悉程度来看,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制曲填词当是十分可能的。由此我们断言, 柳永的创作活动只能在晏、欧诸人之前,而绝不会出现在他们之后。这绝非大胆的假设、狂妄的推断,而是依据夏、

3、唐两家之说并结合宋人的言论得出的结论。这里引录宋人的两条资料: 始有屯田柳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 ,大得声称于世。.又有张子野,宋子京辈出.。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李清照词论 耆卿以歌词显名于仁宗朝 ,官为屯田员外郎 ,故世号柳屯田。其词虽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体制高雅,-柳词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者自若也。-徐度却扫编 李清照和徐度均认为柳永的创作活动早于晏、欧等人。他们都是南渡前人,上距柳永等最多三十年,其关于柳、张、晏、欧诸人文学创作先后的论述应当是可信的。应该说明

4、的是,所谓先后,并非绝对的谁先谁后,因为除了欧公以外,余者均与柳永相去不甚悬殊,崐 强分先后不太客观。但从总的方面讲,柳永不晚于他们,却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登上仕途晚一些) 。 宋初词坛除柳、张、晏、欧诸大家外其余作家作品数量极少,也无突出成就,算不得重要词人。 柳永既然处于这样的时代,那么,在研究他的作品并企图给予一定的地位的时候,就不能不把它放到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于宋词,柳永到底有些什么贡献呢?下面拟从他对词的内容的扩展、形式的创造以及对豪放派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谈谈一得之见, 敬请老师同仁批评指正。一 当词还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在民间流行的时候,它的题材是多种多样、无拘无束的,

5、 “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颐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序录)但是,随着被文人看中并染指其间,厄运于是接踵而来。最突出的是它的抒写范围及对象受到严重的限制,题材变得十分狭隘。在词人看来,词为艳科,只能用以表现“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生活情趣。整个晚唐五代以至宋初的词坛,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李谔上文帝书)达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文苑中一块美玉词,就象空空道人眼中那块脂渍粉污的通灵宝玉一样,失去了大荒山下原有的晶莹光彩。 柳永的出现给万马齐喑的词坛带来了生气,他在描绘男女爱悦相思之情的同时,还

6、把笔触伸向了其它领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引向比较广阔的天地。.他开始用词摹写繁华的都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北宋王朝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战乱相争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以后,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在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工商业相应地获得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盛况: (京师)正当毂辇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重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霄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住于画阁,宝马争驰于街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这虽是描写京师盛况,其它都

7、市的情景不难由此推知。柳永早年流浪于汴京,以后又奔波于江南几个名城,描绘城市风光就成了其词的一个内容: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燃绛树。鳌山耸,喧喧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竹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堪随分相聚。对此争忍,独醒归去。 迎新春 这是汴京元宵灯市嘉景。上片写三巷九陌、千门万户张灯结彩,歌吹鼓舞的气象,下片叙午夜以后游人痛饮狂欢的情形。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城市人民的生活面貌。作者的意旨是为了歌颂“朝野多欢”的“太平盛世” ,而客观上也暴露了

8、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追求表面繁荣的本质。木兰花慢是描写苏州的美丽景致: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咏人物鲜明,风土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州。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这是异于汴京喧嚣元夜的江南嘉丽之地,词人先赞美这座古城人杰地灵风物鲜明,接着细致地描绘出水边或清幽、或壮观的图景,把秀丽、雄奇、华美压缩在一幅画面之中,给人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自豪感。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词人由衷地抒发了个人的政治愿望,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 ,做一个文彩风流、施惠爱民的好官吏。有些人批评柳永热衷功名不是出于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没有自己值得坚持的立场,不免冤枉了他。词人并非一心要做禄蠹的极端

9、利己主义者,而是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可惜一生仕途困蹇,不能如愿以偿罢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关心人民,实施个人抱负。在定海晓峰盐场任职间写下的煮海歌 (这是他唯一传世的一首诗)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望海潮是他极为盛誉的名作。词中着力描绘了东南名都杭州的繁华 ,钱塘潮水的壮观和西湖风景的美丽。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柳永“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基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断江之志。”王易词曲史说:“柳永赋望海潮,孙何以重金馈之。 ”这些故事很能说明柳永描写城市风光技巧的高明。这类词大概是柳永虽在仕途遭受阻碍,但还没有丧失信心,尚对前途报有乐观情绪时候的作品,虽然

10、没有过高的思想价值可以称道,然而这些虽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而在文人言情小词里闻所未闻的词作,却给模式化的词坛开辟了新的蹊径,虽然这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总算一个革新,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柳永的目光并没有死死地盯着闹市,他还不时地注视着乡村,并且用画笔描绘着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 淮岸向晚,园荷向背,芙蓉深浅。仙蛾画舸,路影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浆烟波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河转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益 、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

11、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笑相语。 夜半乐 河转是一幅绚丽的采莲图:斜阳洒满河塘,荷叶、荷花因得日与否而颜色浓淡各异。画船轻荡,花影摇动,以至于分不清人面花腮。满载而归了,鸦轧的声和渔歌响彻水面,船儿随着歌声渐渐远去。夜半乐记叙作者经过“越溪”的一段行程。不仅描写了深秋残月之下的“一蔟烟村”,敲榔而歌的渔民,更写出三三两两的浣纱女,她们的声容多么活泼、多么欢快!词中有景,景中有人,有声有色,笔调清新活泼,这是在花间 、 阳春中难以看到的。 .描写女性尤其是歌妓生活的词曲在乐章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不少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柳永精通音律,“为举子时,

12、多游狭狎,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词林纪事引叶梦得语)后来,应进仕举,连受打击,甚至还被仁宗皇帝斥退。他在一首鹤冲天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便招恼了皇帝。据说,一次发榜时,仁宗看到他的名字便一笔勾掉,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见吴曾能改斋漫录 ) ,至此更加郁郁。孟浩然因为“不才名主弃” ,遂以隐居不仕表示抗争;李白感到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便借愤世疾俗、放浪不羁抒发心头的苦闷;柳永却寻求了另一条道路:“日与儇薄子纵游于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率,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艺苑雌黄 )他写了大量关于妇女特别是妓女生活的词曲,把词的抒写

13、范围扩大到市民阶层。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樽前,王孙随分相许。莫等闲酬一笑,但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瞬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生。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迷仙引 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眉红深。绮罗丛里,独逢讴吟。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倾听处,王孙公子,鹤盖成荫。 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嘹亮处,回压管弦低沉。时怎回眸敛黛,空役五陵心。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瑞鹧鸪 这不同于一般的同类作品的主题。迷仙引细致入微地刻划了一个从小沦落风尘的妓女的心理活动。她不慕金帛,只可惜在风月场中误却青春。她执着地追求人

14、间真正的爱情、自由和幸福,希望能和那个顾念过她、而且也为她倾心相爱的男子携手同去,永远离开烟花巷陌。她虽然不甘沦落,可是又无力改变命运。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凝聚着这位不幸妇女的多少酸楚啊! 瑞鹧鸪则塑造了一个歌声压倒管弦、眉黛牵动人心的色艺双全的妓女形象,尽管王孙公子纷纷慕名而来,她对这些纨绔子弟却毫不属意只惦念着自己的知心人,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 旧中国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妓女则处于底层的底层,好象“曲江临池柳,著(这)人折了那人攀” ,所以,反映她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也就是表现她们的反抗精神,其意义当然是深刻的。 柳永所以大量反映妓女生活,特别是能塑造出这样的妓女形象,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这些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是他和她们的感情基础。柳永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这些被别人不当人看待的不幸妇女,不仅以词反映她们的痛苦和愿望,也描写他和她们之间的欢爱和相思,其感情又是那么真挚诚恳。 应该指出的是, “浪子词人”柳永所结识的这些歌妓(宫女),不仅是能歌善舞的艺妓,大都是较有才气而不得志的聪明女性,她们对柳永的词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描写她们的痛苦、哀愁、欢爱相思的那部分。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语言,才使双方成为曲词上的知音。可见,柳永所同情的并非一般的风尘女子。正因为他把她们当做人看,甚至当做知己,这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