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841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市中学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 考试说明:试卷分为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完毕后,只交卷和答题卡。I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直接涂到答题卡上。每题 1.5 分, 40 题共 60 分)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

2、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4.中国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决定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B.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劳动人民的勤劳 、智慧5.下列关于晋国的说法哪项

3、是不正确的A.晋国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 B.晋国的都城位于今山西省境内C.晋文公是在战胜楚国之后成为霸主的D.春秋末年,晋国分为赵、魏、燕三国6.下列各项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主张改革政治,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有利于当时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郡县制开始在江南地区推广 有利于战国时期的商业繁荣A 、 B、 C 、 D、 7.以下事件,与井田制的瓦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来源:高&考%资(源#网A 、西周的衰微及其灭亡 B、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出现C、 秦孝公时的变法活动 D、 按田亩的实有数目征税8.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正确理解的是:地方设郡县制度 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建立皇帝制度 把中

4、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A. B. C. D.9.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设置A 枢密院主管军事 B 御史台监察百官 C 市舶司管理外事与贸易 D 行省管理地方10.宋和明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似之处是 A、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B监视官吏镇压人民 C、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D用分权办法防止地方权力集中11.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 B、 C、 D、12.明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调整。其中,相当于元朝的行中书省这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称 A提刑按察使司 B都指挥使司 C承宣布政使司 D都督府

5、13.下列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伤寒杂病论 汉书 缀术 齐民要术A. B. C. D.14. 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1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16.王充的论衡所批判的是A、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 B、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C、迷信鬼神思想 D、法家的君主专制思想17.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往往首先考虑的是A发展当地经济 B传播先进生产技术C、设置管理机构 D实行和亲政策18.下列史实中有利于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经济发

6、展的是班超经营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宣政院、理藩院A、 B、 C、 D、19.新疆地区在清朝前期作为省级行政区域,属于A 总督辖区 B 巡抚辖区 C 将军辖区 D 办事大臣辖区20.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评说中错误的是 A.它结束了宋辽对峙局面 B它使宋辽双方基本上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C、它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 D它促进了民族融合21、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B、民族隔阂在增大 D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2.下列古代地名的称呼,反映同一时期的一组是:A流求、大都、杭州 B流求、涿郡、余杭

7、C琉球、大都、临安 D琉球、中都、杭州2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下列军事机构(或官职)曾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的有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驻藏大臣A B C D 24. 自汉唐至清前期,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趋势中不正确的是A、纳税手续趋于简化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C、赋税缴纳形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过渡D、人头税越来越少,农民的负担越来越轻25.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前期摊丁入亩两者的共同点有 都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都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都属于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都加强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A B C D26.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

8、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27.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28.史记载:“渠就用注填之水,溉泽卤之地四百余顷,顷收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 。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材料中的“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邗沟 D.灵渠29.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后期扬州更成为全

9、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 内外交通的枢纽地位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 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BCD30.明清时期的下列文化现象,具有时代转折趋向的是 早期民主思想萌发 市民文学兴起 西学东渐 大型图书编撰完成A B C D31.北宋以前,我国人民已掌握的技术有火药制作技术把生铁和熟铁合成炼钢的灌钢法制瓷技术制造使用推动器的战舰彩色印刷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A、 B、C、 D、32.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 世纪晚期C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10、 3 世纪晚期3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34.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 A麦积山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35.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宋代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南方 111 65 257 830(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 2 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3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

11、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3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38.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39(2009 年浙江文综 14)右图是一副

12、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40.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 B C D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41.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

13、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三字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 分)(2)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 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 1567.7 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 3874.0 40:60厢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 28:72来源:K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1) 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 (3 分)(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 分)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