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2384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1本试卷共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2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 共 4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6 分,每小题 2 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纹和人面鱼纹,一直到今天民间各种剪纸里的鱼,这个“鱼”的源头符号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没有间断。“鱼”有两个基本含义,这两个基本含义又是相连相通的。第一个含义是繁殖和生存。鱼产子极多,象征着繁殖、生存,与此紧密联系,鱼代表着也象征着男女情爱,它是神圣的生命颂歌。人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

2、显现出来,自此“鱼”开始。许多民族都有与生存含义有关的“鱼”的符号,中华文化则将它从远古延续不断地保存到今天。与代表繁殖、生存紧相连的“鱼”的派生意义,是将“鱼”同音地等同于“余” 。今天民间过旧历新年贴在大门口的“鱼” ,经常与丰满谷穗连在一起,所指向的便是人的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它象征的不仅是人丁兴旺,也是五谷丰登。这个包含“有余”的“鱼”呈现出人类已走出动物世界:人不仅维持、延续生存,而且生活开始富裕、丰足,不必像其他动物日夜苦于觅食求存。余食、余粮使人类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由。“鱼”的第二个含义是交往和语言。 “鱼腹藏书” “鱼雁相通”等,是中国古代流传的成语和故事。从而, “鱼

3、”所代表的不仅是人的繁殖和生存,而且也是人的主体间的交往。这交往既包括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也包括情深意真的感情传达。人的生存使语言成为人的语言, “鱼”也就被赋予了从属于人的语义:它保存并传达了人从生活到生产中的大量知识、经验和情感。过年过节时,乡村宴席的中心赫然摆着一条不许动筷的大鱼,或者干脆就摆一条木制的鱼。它代表着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从而也就不许去打扰它。它与仰韶陶器上的神秘的人面含鱼到马王堆帛画上把整个宇宙托起来的大肥鱼,到汉画中代表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鱼鳞状的身躯,以及后世八卦图中由双鱼代表阴阳所组成的“太极”中心一样, “鱼”在这里决不止于生存、交往的一般含义,而且是将这含义与巫

4、术信仰、沟通神明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呈显着生的祝福中充满着神秘和神圣,而这神圣性就在现实性之中,也就是说,“鱼”给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身以神圣。“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文化心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当外侮入侵、种族危亡的时刻,能被强烈唤起。古代“夷夏大防”的微言大义为士大夫所看重,近代“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天演论”为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就是为了呼唤自立、自信、自强,以维护生命、维系生存。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符号, “鱼”所宣示的正是人的生存和生命。实实在在的“人活着”即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现实和根本。(

5、摘编自己卯五说补篇 )1下列对“鱼”基本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象征着男女情爱,这与鱼产子极多,所以象征着繁殖和生存有着密切关系。B “鱼”与生存含义有关,而许多民族并没有将“鱼”包含的生存含义保存至今。C人赋予“鱼”特定的语义,使它成为保存和传达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语言。D “繁殖和生存”与“交往和语言 ”在“鱼”这个文化源头符号中是相连相通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宣示人的生存与生命的中国文化源头符号“鱼”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中华大地上绵延承续。B从“鱼”表示繁殖和生存的意义开始,人就通过客观社会性的文化符号显现自己的生命欲求和生存意志

6、。C将 “鱼”同音地等同于“余”的派生意义,催生人们对物质生存、生活的富裕和快乐之“余”的追求。D马王堆帛画上托起整个宇宙的大肥鱼,体现出了生存、交往的含义,而且将这一含义跟巫术信仰和沟通神明结合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腹藏书” “鱼雁相通”表明, “鱼”代表着生存,也代表着人之间知识经验的信息沟通和情深义真的感情传达。B过年过节的乡村宴席摆着大鱼却不许动筷,寓意为此“鱼”是不许打扰的,因为它代表神圣的欢欣和生命的祝福。C “鱼”所代表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本身具有神圣价值的观念和感情,已积淀为中华儿女的能被强烈唤起的文化心理。D以和谐止争为美德惯例的中国知识

7、分子认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的“天演论” ,与“鱼”所宣示的生命和生存有关。 二、古诗文阅读(25 分)(一)文言文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8、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

9、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 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注】生口:指俘虏。訚訚衎衎:和悦快乐的样子。寝嘿:沉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虏遣使/奉献和亲 /有得边生口者/ 辄以归汉/此明

10、其畏威 /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诚便B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 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 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D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 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诚便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

11、,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B “典”有支持镇守之意, “典边”在文中为镇守边疆,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 ,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D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战国策 史记 汉书合称“前四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

12、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B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C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D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1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4 分)(2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奉寄韦太守陟王 维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注】: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高馆:驿馆。岁方宴:一年将尽。 8诗作前六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 分)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

14、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 )入则 ,出则 ,国恒亡。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三、现代文阅读(16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 )题。烟花惊艳肖复兴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

15、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会和他谈起。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

16、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