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7131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是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还认定“他的悲剧也就是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悲剧”。显然,这一时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伦理化了。在 70 年代初“评法批儒”运动中,又有人把屈原说成是与儒家相对立的“法家诗人”。80 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输入,有人则试图从心理分析的层面透视屈原,说屈原是一个有着幻视、幻听、幻觉、孤独症、自恋症、易装癖的病态狂人

2、。自从“楚辞”诞生以来,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后人阅读古代文本所获得的只能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试图凭借这些并不完整的“碎片”去还原历史,在试图“唤醒”历史生命的过程中,人们必将自己的期待与想望悄然注入其中。因此,被“唤醒”的人物形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被“唤醒”人物的历史身影中,闪烁着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西方诠释学重视经典文本与读者之距离,并讲求各种方法克服两者之差距”,“儒家读经传统强调解读者与作者心灵的遥契”,是一种“实践诠释学”,不是或不只是“哲学诠释学”,是一种以经世为本的实践活动。诠释者往往将其诠释行为的目标指向人,以还原作者的意图为途径力图还

3、原作者的历史形象,作为自己修炼和实践的榜样和目标。例如,在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从孔子开始,便以其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对儒家经典之类“神圣性经典”进行诠释往往不是读者的个体行为,而主要是国家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而不在个人。这种诠释比较程式化,具有封闭性,而且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甚至消亡,对这种经典的诠释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经典甚至失去其经典地位。但是,楚辞不是这种“神圣性经典”,这有利于诠释者个体的参与,其作为经典在历史中形成的普世价值对诠释者的约束力相对于“神圣性经典

4、”而言比较小,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如学术思想、政治际遇、文化心态、个性气质等,便具备更大的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魏学渠在其为明代李陈玉楚辞笺注所作的序中指出:“贞人谊士,读其词而感之,所为传注笺疏,岂徒合文义云耳,将以明其志,感其遇,恻怆悲思,结撰变化。”在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士人际遇较为动荡之时,对楚辞的诠释往往就更热烈,更丰富多彩。 (摘编自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20 世纪 50 年代,新兴阶级为达到政治企图,将屈原政治伦理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B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术界主流观点是:屈原的人生史是与腐朽势

5、力作斗争的历史。C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人把屈原看成与儒家对立的法家诗人。D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试图凭借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去还原历史,其中必然包含着大量虚拟猜想的成分。B被“唤醒”的历史人物形象既源于古代文本,又结合当下需求,含有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C “西方诠释学”与“儒家读经传统”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诠释学”,而不是“哲学诠释学”。D“实践诠释学”是一种以参与政治以达到天下治平为根本的实践活动,诠释目标往往指向人。3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从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自从孔子开始,诠释者往往将他们各自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B因为“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不在个人,所以这种诠释或许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经典可能会失去其经典地位。C因为楚辞不是依靠国家权力诠释的“神圣性经典”,利于个体诠释,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具备更大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D在学术思想活跃、士人际遇极为动荡时,对楚辞 的热烈诠释,实际是诠释者探求理想、释放焦虑、自我确证和批判的心理历程。二、文言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

7、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

8、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

9、帝不豫 ,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寓:寄居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 暗夕:昏暗的傍晚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不豫:不高兴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颈部左边,发髻也掉了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10 分)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 分)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 ”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三)名篇

12、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 题。(25 分) 爱书之人范用2010 年 9 月 14 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

13、在三联 70 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 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 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

14、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 1990 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

15、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