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1619731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高考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窍门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语文的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语文的答题窍门 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 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开考铃声

2、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

3、;难度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40分钟;1120题5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保证60分钟。 高考语文的答题方法 1、卷面杂乱,字迹不清 有些同学在书写答案时,不注意卷面整洁,甚至使用墨水浓重的笔,一笔下去成为一团,扫描后阅卷老师根本看不清楚答案,不仅得不了高分,而且原本应得的分数也会丢失。 建议: 一笔一划写,字不要太小,让阅卷老师看清楚才能得分 2、答案没有步骤,混乱不堪 语文主观题部分,没有步骤,写成一堆是阅卷老师不喜欢的卷面。 建议: 列提纲,按步骤答题 答案清晰,不啰嗦,比如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只需要写“比

4、喻”二字就可以,不用写“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不认真审题 审题对了才能拿到完整分数,审题错误可能一分都没有。 建议: 认真看清楚题干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比如“正确”、“不正确” 4、答案写错位置 有些同学考试非常紧张导致答案写错了位置,然后将2题的答案对调用箭头标注,这样很容易2题都失分。 建议: 考生应从平时就养成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日常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

5、(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6、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

7、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

8、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端正态度】 第一种认识过于片面,就整体看,在考试中,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大有人在,相比较于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的同学,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并不比其他学科

9、出现的差距小多少。 就第二种认识来说,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也是有失偏颇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们确立一个怎样的学习时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甚至更长,就会发现语文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学科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注重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以及不少题目的做题方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试中选择题

10、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在考试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作文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素材积累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素材的内涵越广泛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在面对不同中心可以选用同一个素材,使素材使用烂熟化、精细化。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君为我

11、呼入,吾得兄事之。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二)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 驴不胜怒,蹄之。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晋师军庐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狼不敢前。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三、名词活用

12、作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检验。 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一种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这是名词活用作意动。 第二种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这一类主要是形容词活用作意动。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

13、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基本的学习方法】 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如修辞、句式等,其具体要求可以翻阅考试手册,明确考点对答题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阅读的考点是依托于文本呈现的,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逐渐养成的,所以在高三课业较重的情况下也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材料的篇幅和内容可与考试文章相仿。 文言文阅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更多,实词、虚词、通假、文言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必须要在课文中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方能熟练的运用于文言文的答题。

14、 诗歌鉴赏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复习这部分时,要熟悉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等内容,还有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并结合具体诗歌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在做题时,依然要明确考什么,是词句的理解还是诗歌的整体感悟,然后有的放矢的答题。平时要多读多背多积累。 作文一看立意二看文采,并且更注重前者,审清题目是关键。而立意和文笔都需要平时阅读和练笔的积累,并且前者还需要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对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呈现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文章中引用诗歌和文言名句,列举与文章主体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可以拓宽文章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学性,一例就可看出不仅要平时的积累,也要在考试中着意呈现。另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多变也增加文采。 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