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6175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中国古代诗词流变从春江花月夜说起(4 学时)一、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的唯美之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2、,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

3、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赏析: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

4、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群月亮之外,还有:1 飞鸟:自由的灵魂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

5、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2 青山:身与心的家园“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6、,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夕阳无数次映红天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有一丝抹不去的苍凉。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他把青山当成知已,与之“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3“捣衣”和“砧声”:离愁与乡愁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在这类诗歌中堪称典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 水:流水无情亦有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7、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诗人余光中仍在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

8、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 船:漂泊与自由李白离开家乡亲人、扁舟出峡时,写了一首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6 落花:流水落花春去也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张说侍宴武三思) 落花使诗人心境澄明,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林花谢

9、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西厢记中韶华虚度的崔莺莺出场第一句就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林黛玉葬花吟中则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例外: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 鸿雁: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

10、清照声声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8 登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胸怀大志,因指陈时弊而屡遭打击。此诗写他登台远眺,临风洒泪,慷慨悲凉。 9 日暮: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1、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

12、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 燕子:燕子是深受诗人喜爱的意象。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2 乌鸦: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

13、悠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3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4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香色俱佳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1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5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15、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此外,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浮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三、从诗经到元曲的诗歌流变诗源于巫: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我同意“诗源于巫”的说法:占卜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献的由来。占卜预测的仪式往往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也许这才是中国诗歌的由来。例如:“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纂三七五)就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无疑是后世诗歌的先声。(一)诗经诗经是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优美,韵律自然和谐,写景抒情都富有艺术感染力,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孔子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修身必先学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而不淫。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