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60514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加大统筹力度 创新发展思路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 云(2006 年 4 月 11 日)同志们:这次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当前“ 三农” 工作形势,研究部署新 农村建设工作,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都市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过去三年,是区委、区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

2、展镇域经济、着力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三年,也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进2入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较大攀升、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三年。三年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着力于三个创新、凸现出四个亮点、发生了五个变化”。“着力于三个创新”:一是着力于理念创新。三年来,我区在“三 农 ”工作中不断注入新的观点、新的理念,不断突破 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在“三农” 工作的定位上,扭转部分同志忽视“三农” 、轻视 “三农”的不良倾向,提出“把建设都市城郊型新农村摆在全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三 农 ”的发 展方位上,提出我区 农业“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3、在“三农” 工作的方法上,提出跳出 农业抓农业,借鉴工业抓农业,应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农业,既要站在城市的角度研究农村,又要站在农村的角度研究城市,以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以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顺应城市化;在“ 三农” 工作模式上,着力构筑西部“点、线、面”立体式开发新格局,形成市场运作、业主主体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框架。二是着力于工作思路创新。三年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刻意识到我区“ 三农” 工作正处于新的 发展阶段,及时作出了全区“三 农” 工作正 处于重要转型期的判断,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高 举现 代都市 农业 的旗帜,发展精品 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农民、逐步演

4、绎农村、逐步降低农业比重,实现农业高起来、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 三农”工作思路。针对各镇在全区3城市化、工业化这两大发展主题下何以大有可为,明确提出了镇域经济发展这个新命题,积极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在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时,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做好我区新阶段的“三农” 工作具有较强的 针对性。三是着力于工作方式创新。三年来,我区着力改变传统的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换位思考农业农村工作。坚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做好全区“三农” 工作的关键,坚持运用市场的力量,着力引进农业开发业主,目前已有一批农业开发业主活跃在我区农村发展的舞台上。

5、始终把“三农” 工作与全区工作的整体推进一并谋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建立了“ 一街(园区)一镇 、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的街镇对接机制,推进城乡互动,东西联动;改变农发资金的安排使用投向,突出农村工作重点和农村发展亮点;改革农村工作考评方式,促进“三农 ”工作有序有效推 进。“凸现出四个亮点”:一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作为我区“三农” 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着力打造曾家 7 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引进重庆荣达集团、重庆金点公司、西湖实业公司等 9 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片开发土地8000 余亩,种植名贵花卉苗木品种上百个,园区功能分区初展轮廓。目前,该园

6、区成为西南最大的红叶石兰基地,荣达集团、金点公司成为全市重点花卉景观企业,并有 1 个项目列为国家重4点农业开发项目。二是镇域块状经济不断壮大。编制镇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启动实施“强镇、强村、强企”工程,重点抓了井口、回龙坝、青凤工业园和曾家企业安置区建设,引进投资 5000 万元的三旺集团和投资 3000 万元的 10 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填补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的空白。三年来,全区GDP 超过 5 亿元的镇由 1 个增加到 4 个,超亿元的村由 9 个增加到 20 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乡镇企业由 7 个增加到 22 个,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达到 286 亿元,三年净增 163

7、亿元,年均递增 32%。三是歌乐山保护取得成效。坚决控制开发性项目,限制中低档农家乐和养殖业的发展;实施 11.5 万亩天然林保护、3.3 万亩退耕还林和 3000 亩的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开展以“我植一棵 树 ,绿化红岩山” 为主 题的全民绿化歌乐山行动,成片绿化荒山 4600 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重庆华生园、雁山机械厂等企业承租 5100 亩荒山实施绿化;建立军警民联动的森林防火机制,三年仅发生一起火灾;依法整治关闭中梁镇上百家小型采石场,有效遏止了乱挖乱采的现象,歌乐山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四是扶贫助弱工作成效明显。三年来,高度重视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了对

8、农村贫困农民的直补制度,区财政对全区 2400 余个贫困农民实行定编额补助;严格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进行扶助;三年内两次提高村干部待遇,区财政对村干部的补贴每人每年达到 5000 元,并5为农村四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开展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试点,成立全市首个进城就业农民服务中心,增配社区助农员和协勤员,推行居住证一证管理,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在试点工作中创造了“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社会化联动” 的经验。“发生了五个变化”:一是“三农”地位发生了变化。全区上下改变了过去“ 重城轻乡 、重工轻农” 的不良 倾向,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农业,更加关注农村,更加支持

9、农民,镇域经济发展提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全区基本形成共识,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建立。二是城乡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农发资金从三年前的 600 余万元提高到今年的 1300 万元;2004 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并对退耕还林、撂荒地复耕、再生稻种植实行直补;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村重点项目的扶持;对拆迁农民的安置补偿执行政策的上限,并对转非农民由财政补助每人 200 元的培训费。三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实施“ 三强” 工程为抓手,引导乡镇企业调整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全区工业企业 20强中有 8 家是乡镇企业;加大农村劳动力

10、转移培训力度,三年共举办 12 个专业 90 余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 64937 人,年均实现劳务总收入 3.9 亿元。2005 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331 元,三年净增 1160 元,农村经济增长6逐步步入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四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拓宽改造凤回路、赖白路、团歇路、北金路和茅山峡公路,新建村水泥路 95 公里,农村社道 268 公里,农村路网得到改善,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兴建石马山水库,整治 13 座病险水库,着手治理水库污染;实施歌乐山供水进村入户工程,解决了歌乐山、中梁镇共 7 个村 4 万余人的饮水难问题。农村水、电、路、气、

11、讯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五是社会公共供给机制发生了变化。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协调发展,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结束了我区教育、卫生“一区两制”的局面;建设镇级生殖健康服务站,成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困难群体分类救助制度,农村福利服务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充分肯定前几年农村工作成绩和农村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和辩证的眼光,基于我区“三农” 发展正处于“农业向工 业、农村向城市、 农民向市民 转型” 的重要判断,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和差距。我区现实农村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

12、有较大差距;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繁重,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7了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肯定我区农村发展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不是沾沾自喜,悠然自得,而是说明前阶段工作奠定了继续前进的较好基础,增添我们更好地解决新阶段“三农” 问题 的信心;正视农村发展的差距,不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挑剔和否定,而是要更准确地把握关键和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农村现实发展水平低,说明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民增收的难度大,说明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农村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多

13、,说明农村工作大有用武之地。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准确把握“三 农” 工作面 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地谋划农村改革,始终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农村发展,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谋求农民福祉,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二、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全局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中央指

14、导“三 农” 工作新理念、新 举措的集成和发展。农业8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 农” 工作的重大 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将引导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到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崭新阶段。当前,我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时机已经到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方略的条件已经成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跳出三农抓三农,依托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

15、主义新农村,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坚持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用新农村建设统领“ 三农” 工作全局,以都市 农业 、和谐农村、新型农民为取向,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倡导乡村文明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 示范工程 ”和“ 便民工程”为载 体,集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和走出一条与“ 一区两高地” 整体协调 的都市城郊型新农村建

16、设新路。9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贯彻镇域经济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农村成为全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使西部新城与东部主城相融合;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建成全市最具鲜明特色和重大影响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到 2010 年,把 5 个示范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28 个推进村切实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取得重大突破进展。到 2020 年,把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全区农村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区“三农”工作全局。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在全市走在前列,要在全国瞄准东部,要在近期赶超成都”的目标。为此,我们一定要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