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58446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风骨世说新语是我国的文化宝典,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文化宝典。书中广泛反映了汉末魏晋之际的社会风气,诸如清谈玄学,人物品藻以及饮酒服药等等。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风骨”魏晋时代的风骨。名士不拘一格,洒脱自傲,或寄情山水,或纵情饮酒,乐琴书,善清谈,至真至诚,至纯至孝,那是一个风流无需多言的时代。私以为,风骨源于心,流于行。因为是顺心而为,所以肆意,所以自在,所以至真至纯,所以感人无言所以,成就了魏晋的风骨。我看到荀巨伯探望患病的朋友,宁死不离,终让胡兵自惭撤走。他坚定的话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他重义轻生、笃于友情的崇高品质,极真挚、极感人,唤醒了粗野无礼的胡兵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他发出了“我

2、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的感叹。荀巨伯顺心而为,一举一动都彰显了其独特的风骨,感人至深,便如盛开的鲜花,无需见面,花香便已足够沁人心脾。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善。前有孙叔敖埋两头蛇,后有庾公拒卖的卢。面对危险,想要逃避,面对灾祸,想要转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却不被庾公所接受。他只道:“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于是,风骨便在这淡淡的一句话中绽放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种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因为内心的善。当一个人把善放在心头,就会从容安宁,习惯于将他人放在心上,知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时时刻刻表现出这样一种大爱、大仁的风骨。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坚持。我感念着管宁的“子非吾友也” ,殷

3、仲堪的“拾以啖之” ,范宣的“既终不受”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坚持,拒绝与自己的坚持不相符的一切事物,恪守自己的道。他们不因清贫而趋俗,不因荣华而骄奢,安贫乐道,秉持操守,登枝而不损其本。这恰如温良的玉,不论是深埋地下,还是供于桌前,玉始终仍是玉,散发着莹润的光泽,却含着不为瓦全的决绝。风骨,更体现在发自内心的洒脱。支公纵鹤归林,嵇康奏广陵散 ,王羲之东床坦腹他们的洒脱,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生死的淡看,是对名利的不以为意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外物便自然而然的淡了,并非妄想“南山捷径” ,而是看开了,看淡了。于是,在那翻飞的袖影间,在那颤动的琴弦间,在那随意的眉梢间,我看见风骨笑嘻嘻地探出头来,一如一个顽皮的孩子。魏晋的风骨,源自于内心,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或许他们有些空谈,不切实际,但他们有自己的道,任凭外界风吹雨打,内心仍是岿然不动。于是,成就了那连生死也不可动摇的风骨!我站在现在,遥想着魏晋的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