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58401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时间:196 年到 589 年(共约 400 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 文体: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 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朝代:汉末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 什么是建安文学:1 、建安汉宪帝年号, (190 220)共 25 年的时间。 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3、指建安的东西,在此期间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史学上习惯把建安时期以及若干年以后的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 曹操: 诗风与文风:诗风高爽,苍凉而又沉雄;文风通脱而机智

2、。 诗歌的突出成就: 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作品: 蒿里行 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 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 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

3、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 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本诗主旨(思想感情)? 答: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

4、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2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艺术特点? 答:这首诗在表达感情上运用诗经成句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运用比兴手法贴切恰当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向上情绪。曹丕 诗歌分类:1 、宴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作品: 燕歌行 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前两句比兴手法领起下文造成气氛的作用。后两句增加气氛,大雁南飞更能勾起对子女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这首诗的感情内容? 这首燕歌行着意描写出一幅萧条寂寞的深秋景象,

5、接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拟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处空房,对月伤感的怀抱,最后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艺术特点? 答: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更适合于婉转抒情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使全诗产生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和音韵和谐的美感。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四类: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瞒。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二:用思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6、 三:述志诗。 四:游仙诗 如何理解锺嵘诗品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答:1、这一评价准确而高度概括指出了曹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诗内容充实而丰富,多慷慨多悲愤之气。艺术表现形式上注意辞藻的华美从而形成了既华丽绮焕的浑厚雄健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爱于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对抗迫害面对迫害转而有和多悲愤之情。所以诗歌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他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主要指他诗歌的内容。 2、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汗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描写细致,辞藻华美,使诗歌逐渐文人化,从而造成了他的诗歌辞藻华茂的一面。 谈曹植

7、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答: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无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 “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涵了楚词窈窕深邃的奇橘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他的诗又有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曹植一个人完成了” 。 3诗歌分析: 白马篇 中心内容?为什么说这也是他的自况诗? 答:这首诗热情赞颂了边塞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疆的英雄行为和忧国忘私、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又素以国仇为念,所以此诗写来情意昂然,显然寄托着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朱乾乐府正义说“此寓意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此诗是怎样用

8、铺陈的手法描写游侠儿的? 答:1、开头两句烘云托月的表现出游侠儿的高超骑术,豪迈气概。 2、借问四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补叙游侠儿来历。 3、以下 8 句刻意描绘了游侠儿的超群武艺,用了“破” “摧” “接” “散”四个动词,从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又以“猴猿” “豹螭”为喻说明他的敏捷灵巧和勇猛。 4、 边城以下四句写了游侠儿驰骋沙场杀敌的情形, 5、最后 8 句表达了游侠儿报效国家,视死如归的内心世界总之这首诗既有外在形象描绘又有内在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植后期作品,一首五言诗。 写作背景:1 、京城会节气 2、曹彰暴死了 3、使者不允许

9、他们手足同行 4、使曹植内心愤恨因此作了此篇文章 思想内容:它以赠别的形式,抒写了诗人悼死痛生、手足离异的愤恨,全诗紧扣“愤恨”这一中心,以曲折的笔触,分析描写了自己对京都的的眷恋,在途中的艰难,对自身的感伤,对任城王的哀悼,对白马王的劝慰以及对前途的忧惧。字里行间流露出哀伤、苦闷、恐惧的情绪,揭露了曹丕骨肉相残的狠毒与阴险,深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冷酷无情。 艺术特点: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叙“归番”之事,状残秋之景,抒亲爱离居之情,发小人离间,人生无常之论,移情于事、理之中,成功地传达生死离别的沉痛感情。造成特有的阴郁悲怆的气氛,真切动人。 结构特点:借鉴诗

10、经大雅文王的蝉联顶针手法,造成特殊的章节结构和层层递进的抒情气氛,不仅使情感得以绵密细致地表达,而且加强了诗的音响节奏,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密,内容和形式谐统一。语多对称,辞藻华丽,开启了文人诗歌“辞藻华茂”的风气。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秆、阮瑀、应玚、刘桢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高。 正始诗歌: 解释什么是“正始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 (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以后,直到两晋建立这一段时间的文学,代表作家“竹林七贤” ,其中阮籍嵇康成就最高。 第二章:两晋诗坛 什么是太康诗风? 答: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诗风的特

11、点? 4答;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如何评价“太康”诗歌的“繁缛”特色? 答:一语言由朴素骨直趋向华丽藻饰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总之追求华丽辞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的主要表现。 左思 左思咏史诗的贡献及特点? 答:艺术特点:钟嵘诗品评说“文典以冤。颇为精切。得讽谕之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 。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批评态度,故曰“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他的诗能起

12、到讽刺的作用。又有“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贡献: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歌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仿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独特的贡献。 郭璞游仙诗 什么是游仙诗? 答:游仙诗以“游仙”名篇开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分两类;“游仙诸诗嫌九洲之局促,思假道于天衢,大抵骚人才是不得志于时 ,即此一写胸中之牢落,故君子有取焉。始皇使博士为仙真人诗 ,游行天下,领乐人歌之,乃其惑也,后人尤而效之,惑之惑也。内容不出为求仙问药。 解释玄言诗? 答:兴盛于东晋,代表人物孙绰和许询。诗歌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从现存诗来看的确寡味,缺乏想象。也以抒发老庄玄言为

13、主,大都借山水以抒情。 第三章:陶渊明 在东晋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东晋建立数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及后来的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过多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了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该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成为东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 生平

14、:1、29 岁以前居家读书 2、29 岁49 出任做官 江洲祭酒 桓玄幕里做幕僚 刘裕的参军 刘敬宣的参军 彭泽县令 3、41 岁63 岁死去,期间隐居在家种田。 5陶的思想? 答:1、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 37 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据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相同。 2、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有 70 篇用了老 庄的典故,共 77处之多。 3、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并不沉浸于老庄和玄言。 4、陶诗中偶见类似佛教的词语,但绝非佛教徒。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之说,又

15、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什么是田园诗? 答: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两类不同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举例说明陶田园诗的内容? 答:1、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例归园田居 。 2、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描写躬耕的生活体验,例归园田居

16、其三“种豆”就从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 3、他的有些田园诗是写他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 。 陶诗艺术特色? 答: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他所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相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二、平淡中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作品分析 归园田居分析课文。 饮酒 (结庐在人境)分析课文。 解释“心远地自偏”? 答: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尘俗喧器的干扰。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心思想:文章抒发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而洁身自好,宁愿归隐田园,喜爱田园生活的情缘,反映了诗人厌恶世俗生活回归自然的人生观。 艺术特点: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