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

上传人:am****21 文档编号:181578944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10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管理卷)第一题:选择题(20题,共30分)考察热点主要涉及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诗词、时政、公文等知识。1.2020年发射的是北斗几号?(三号)2.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陈薇分别获得什么荣誉?(钟南山:国家勋章;张定宇、张伯礼、陈薇:国家荣誉称号)3.国家与地名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哪一项?选项有迪拜沙特阿拉伯;圣托里尼意大利;卡萨布兰卡摩洛哥;大堡礁新西兰。答案是:卡萨布兰卡摩洛哥。还涉及党纪处分、公文等内容。第二题:公文题(1题,共20分)材料:北阳理工学院是厅级事业单位,现准备向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申请保留8辆公车。问题:请你以该学院名义

2、给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写一份公文。无字数要求,20分。北阳理工学院关于保留8辆公务用车的请示北理文2020x号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鄂车改20181号)和北阳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北车改2018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保障日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现申请保留公务车辆8辆,具体情况如下:一、我校公务用车基本情况我校现有公务用车18辆,10名校级领导(副厅以上)参与车改,已于本月初按照有关规定上交公务用车10辆,符合各级文件要求。目前,尚有8辆公务用车未交,主要用于往返学院南北校区、机要保障、离退休老干部事务处理、校医院

3、日常紧急处理等。二、保留8辆公务用车的政策依据北阳理工学院为我省公办本科高校,正厅级规格,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1029人,厅级领导职数16人(在职10人、退休6人),全校师生32581人。学院承担了市属重点科研项目12项,符合北阳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情形,可以保留公务用车4辆;另,我校根据在校厅级领导数、在校师生数,可以保留4辆公务用车,用于教学、机要、外事、接待、社会服务等日常事务,符合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规定的人员、车辆保留比例(见附件)。综上所述,保留8辆公务用车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客观需要,符合上级文件精神,恳请车改领导小组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批

4、准我校申请。妥否,请批示。联系人:* 联系电话:*附件:北阳理工学院保留8辆公务用车明细及依据统计表北阳理工学院2019年1月10日第三题:案例分析(2题,共20分)材料:基层迎检形式主义乱象。问题1:请分析基层迎检乱象产生的原因?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当前基层迎检多、负担重,滋长了形式主义歪风邪气,消耗了干部时间和精力,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迎检乱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不端正。有的基层干部政绩观错位,只唯上、不唯实,只求领导注意、不求群众满意,平时碌碌无为,考核迎检谋求“速成政绩”,不惜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二是权责划分不清晰。职能部门以属地管理名义将工作责任转嫁给基层,

5、纳入对基层考核,导致出现考核内容不切实际、不接地气、标准任性等问题,基.层责大权小无法落实,被逼无奈只能弄虚作假。三是考核机制不科学。基层迎检乱象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上级部门对考核工作缺少统筹谋划,考核方式停留在听汇报、看台账等“痕迹管理”,日常考核和群众评议重视不够,给基层干部“花样迎检”可趁之机。四是监督执纪不到位。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日常监督不扎实,责任压实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和查处一批考核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检查考核未套上纪律“紧箍咒”。问题2:请谈谈你的解决对策?基层迎检乱象,已成为基层工作的沉重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拉大了干群干系。要解

6、决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强化宣传教育,解决“根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帮带,结合基层实际进行检查考核。坚持部门联动,进一步明晰权责,上级部门之间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号”,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实绩、实效论英雄,避免重复报表、多头检查,让那些敢扛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二是强化科学评估,解决“导向”问题。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检查不单看“痕迹”,更要看实绩,增加群众考评的权重,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检验工作绩效,让基层干部从资料、台账中解脱出来。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7、,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而不是用到应付各级检查督导上,树立好基层工作者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让百姓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三是强化监督问责,解决“要害”问题。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树立“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明确界定容错免责的具体范围,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变推责为揽责。科学监督执纪,灵活运用问责手段,坚持问责精准化、科学化,将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妄想通过无中生有制造“痕迹”来蒙混过关的干部严肃问责,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整改。第四题:策论文(共30分)材料1: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

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这些新思想和新理念,对于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材料2:现在个体关系疏远,不利于社会治理,矛盾都在基层,举例说明.有人建议要放权给社会,后面论述了有失偏颇。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写一篇论述性文章,1000字左右,30分。把准“

9、一核三治”关键点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矛盾难化解、安全压力大、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供了破题之钥。只有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方针,才能破解只堵不疏、下沉不够等难题,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以党建为核重引领,建设基层治理“真堡垒”。“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一方面,要压实服务责任。逐级建立区、街道、社区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

10、度,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压实职能部门与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创新党建模式。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以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抓手的运行机制。以自治为本添活力,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基层治理中,自治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和依托。一是抓思想。要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培育民主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提高自治能力。二是抓制度。通过落实村规民约、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务管理,为群众自治搭建平台。三是抓人才。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务工人员等新生代基层干部的选拔,把有远见有能力的人才纳入基层干部队伍,构筑基层治理人才支撑。以法治为要强保障,构筑基层治理“

11、防波堤”。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将公开透明作为基本原则,深入推进“一事一议”、阳光政务,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规范行政行为。厘清权责边界,大力实施基层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执法行为。三是秉持司法公正。完善基层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司法活动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德治为基扬正气,夯实基层治理“支撑点”。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只有厚植道德之力,才能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一是以评立德。逐级建立道德评议组织,通过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完善表彰宣传机制,推动民风好转。二是以文养德。利用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三是以规促德。系统梳理完善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使道德理念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治国安邦,根在基层。作为社会的基础细胞,基层治理容不得半点虚功。只有用好党建这枚“绣花针”穿起三治融合“千条线”,才能织密基层治理这张网,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