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81571125 上传时间:2021-05-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宣传培训(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课件,1,职业健康宣传培训,精选课件,2,第一章节,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Chapter 1,精选课件,3,一、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9年7月1日发布了第23号令,出台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总局出台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旨在加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精选课件,4,暂行规定共有5章56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必须按照暂行规定做好以下主要工作:,精选课

2、件,5,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向安监部门申报,1,将职业危害及后果如实告知职工,2,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3,设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4,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5,精选课件,6,6,为职工提供符合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并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7,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公布其结果,同时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8,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精选课件,7,作业场所使用有毒

3、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11,对危险岗位的工艺设备及时更新改造,严格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将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三同时”相关文件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10,给有职业危害的岗位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9,精选课件,8,暂行规定明确企业应做好职业危害防治的六方面工作:,2,4,6,1,3,5,将职业危害及后果如实告知职工,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队伍,给有职业危害的岗位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对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体检、为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对危险岗位的工艺设备

4、及时更新改造,严格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精选课件,9,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l5年),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明确了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精选课件,10,用人单位要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逐步替代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为劳动

5、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认真落实预防、控制措施,精选课件,11,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病人救治,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依法组织

6、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要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精选课件,12,第二章节,职业安全卫生知识,Chapter 2,精选课件,13,一、生产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精选课件,14,1、生产作业现场危害(综合性)的类别,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A,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

7、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是发生事故的条件。引起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B,精选课件,15,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可分6类。,2、生产作业现场对人伤害的危险危害因素分类,精选课件,16,第一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粉尘与气溶胶(11)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2)作业环境不良;

8、(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源、风险因素。 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物质;(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件危险源、风险因素。,精选课件,17,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3)监

9、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第六类: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精选课件,18,3、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精选课件,19,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具体表现为:未经允许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忘记关闭设备,任意开动查封或非本工种的设备;忽视警告标志、基本信号;操作失误(如对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的操作出现了错误);超限(如超载、超速、超期限等)使用设备;酒后作业;作业时有分散注意力的

10、行为;禁火区擅自动用明火或抽烟;非特种作业者从事特种作业等等。 (2)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具体表现为: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操作用手消除切削;用手拿住工件进行机加工,而不用夹具进行固定。,精选课件,20,(3)违规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废弃使用的防空洞、地坑、受压容器及半封闭场所;接近无安全措施的漏料处;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气柜或井中;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在绞车道、行车道上行走;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要害区域内逗留。 (4)攀、坐不安全位置。主要是指攀、坐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不安全位置。 (5)错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具体表现为:该穿的不穿,如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电焊作业不穿白

11、色帆布工作服;该戴的不戴,如高处作业不戴安全带、安全帽,在有颗粒飞溅的场合作业不戴防护镜,使用电动工具不戴绝缘手套;不该穿的乱穿,如铸造、锻造作业穿背心,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等场所穿化纤服装,高处作业穿硬底鞋;不该戴的乱戴,如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不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袖口未扎好,衣角不扣紧。 (6)物体处置不当。特别是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和有毒物品储存、搬运、处置方法不当。,精选课件,21,使作业人了解,明确危险情况。例如,在危险场所、事故易发岗位设置令工人一目了然的安全提示。,告知危险,严格管理,对班组成员工作行为要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工人的每一个误操作,强制养成遵规守纪的工作习惯。,

12、加强教育,讲清安全作业的道理,激发其安全动机。通过教育培养作业工人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工作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教育培训,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作法,精选课件,2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不全或存在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鞋等缺少或存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另外,原材料、产品(或中间产品),因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的性质,也会构成一定的危险性,即不安全状态。,精选课件,23,消除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

13、全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的,其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物的不安全状态经过人们的检查、发现和整改而被消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不断进行,又可能重复出现或产生新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也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班组要结合各自作业场所的特点,做好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精选课件,24,01,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早发现问题,依靠本班组的力量或报告上级,及时妥善地整改。,02,03,按规定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防护装置的维护保养,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设备布置、物料堆放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精选课件,25,04,彻底清除与本班组无关的物品,及时清扫垃圾

14、、废料,整理现场的原材物料、产品和工具。,05,06,彻底清除火种等危险源。,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具、用品。,精选课件,26,二、生产作业环境有害人体健康因素,精选课件,27,定义: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产生因素: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粉尘、噪声、高温、放射性物质,以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的因素,如果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会对劳动者造成职业性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职业病,甚至终身伤残或死亡。由于大多数职业危害导致劳动者职业病和伤害事故是一个逐

15、步累积的、多因素的、长时间的、隐蔽性的过程,所以容易被劳动者疏忽,一旦出现异常病理征兆,就为时已晚了。,职业危害的定义和产生因素,精选课件,28,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两大类: (1)劳动组织性职业危害因素 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健全;强度过大;姿势单调;系统过度紧张等。 (2)生产条件性职业危害因素(生产条件性因素包含三个方面) 1)化学性因素:包括粉尘、毒性两类。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高温、高湿,强烈辐射;电离辐射:、射线和中子;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紫外线、高频磁场;噪声和振动。 3)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细菌和病菌。,精选课件,29,三、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精选课件,30,什

16、么是职业病?,从广义上讲,职业病是指作业者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为十大类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精选课件,31,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1)粉尘类: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可能导致尘肺。 (2)化学物质类: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三氯乙烯、甲醛、氨、光气、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等。可能导致职业性中毒、化学灼伤、白血病、癌症、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等。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电弧光、高气压、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