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55488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2届高三临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易门一中 2012 届高三年级临考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命题:李季松24. “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写法如图所示。在甲骨文中“民”的形状像草芽,是草芽蕃生的意思。那么,在古代“民众”的原意是( )A对君上顺服 B以民众为本、以民众为主 C百姓之间民主平等 D像野草一样卑贱25. 阅读下表年号 年份 银钞比价 备注八年(1375 年) 银 1 两当钞 1 贯 明代国家首次规定的货币比价十八年(1385年) 银 1 两准钞 5 贯 赋税折价洪武十九年(1386年) 银 1 两准钞 1 贯国家规定税课司、河泊所征税折价二年(1452 年) 银 1 两值钞 50 贯 官价景泰 三年(14

2、53 年)银 1 两折钞 500 贯 官俸折价元年(1465 年) 银 1 两值钞 80 贯 官价成化 十三年(1478年)银 1 两折钞 2000 贯或2500 贯 市价银 1 两准钞 333 贯 国家规定税课司收入税折价弘治 元年(1488 年)银 1 两折钞 700 贯 官军月粮折价此表能够反映出明朝时期( )A政府在货币比价上体现了统一守恒的观念B在货币比价上政府被迫服从商品经济客观规律C货币形态单一,政府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 D货币比价上的变化使国家受损,官员获利26.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

3、者,是贤于贵生。 ”此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著作?( )A.道德经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D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28.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此下列

4、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其他殖民国家没有实行市场经济 B说明荷英美三国的殖民扩张范围最大C掌握世界霸权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创新 D英国的创新表现为实行自由主义政策29. 1859 年,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 95 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座钟重达 15 吨.分针长度超过 4 米的“大笨钟” ,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 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0. 1912 年 6 月 9 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

5、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蟠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 ”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 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 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31. 1895 年,严复翻译天演论 ,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 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以上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先进分子积极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B中国人

6、接受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C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思想领域的新发展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32. 毛泽东诗词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史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下面选项最能体现出这首诗思想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枪杆子里边出政权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33.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左图,横轴为年代,刻度分别是 1917、1921、1928、1985,每一阶段中的字母为 A、B、C、D)和新中国(右图,横轴为年代分别是1949、1953、1956、1978,每一阶

7、段中的字母为 E、F、G、H)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 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B=F B.A=E C.D=H D.B=H34. 1997 年 4 月 21 日,世贸组织总干事雷那托鲁杰罗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 鲁杰罗以上言论强调的是( )A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中国B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C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才能完全融入世界市场D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

8、整的35.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 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 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40. (25 分) 阅读下

9、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运动的同时。但丁抛弃了衰落贵族身份而参加了富豪政治圈;乔叟为伦敦一位关税监督所雇用;从米开朗琪罗至伦勃朗,他们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上述 5 位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然则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因为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 摘自黄仁宇中

10、国大历史材料二 熹常谓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见也如余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立其本也。摘自朱文公文集 答张敬夫(1)材料一中认为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4 分)为什么有这种不同?(8 分)(2)朱熹的著作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在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13 分)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文明并不是死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

11、的。变化发展着的东西就必然要经过一定的顺序和阶段,即从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现在的文明也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欧洲目前的文明也是经过这些阶段演变而来的。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虽然现在称西洋各国为文明国家,这不过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说的,如果认真加以分析,它们缺陷还非常多。只是大体上看来,西洋各国有朝向文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既然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舍弃西洋文明而不效法它吗?如果这样,我们将要处于何等地位呢?既不能安于半开化,更不能退回野蛮的地位。要摆脱这两个落后地位就必须另寻出路。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

12、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有人说,世界各国彼此分立,各自形成独特的体制,人情风俗也互有差异,国体政治也各有不同,现在为追求本国的文明,而完全以欧洲为衡量利害得失的标准,岂不是不合理吗?应该适当地汲取外国文明,研究本国的人情风俗,根据本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选择其合乎国情者,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13、。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摘编自(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875)运用文明史观并结合所学评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5. (15 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 1965 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 8 月 9 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经济方面,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

14、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政府机构中,成立廉政公署;社会方面,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教育方面,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法律、习俗方面,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外交方面,1967 年 8 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据网络资源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15、,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5 分)(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10 分)46. (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有文献记载表明,整个清朝时期上海至少出现过 124 个同乡会馆或商业行会,如商船会馆、泉漳会馆、药业会所等。1912 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公共社团在中国大量涌现。1912 年 3 月上海闸北公民会成立,声称 “我们公民有权发言、讨论和处理所有地方行政秩序,大家都不应该放弃。 ”9 月上海南区公民会成立,理由是在共和时代所有的地方事务都应该通过统一意见及集体智慧和努力来办理。摘编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材料二 北洋政府(19121928 )颁布的部分禁令时间 主要内容1912 年 5月所有的私立团体不得干预司法和行政机关的事务1914 年 6月取缔全国公民会1926 年 5月禁止一切自愿社团参与政治活动,不得发表全国通电和举行抗议集会在政治问题上煽动人民摘编自政府公报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