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52674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

2、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方法点津】:1

3、)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 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知识目标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

4、义和唯心主义 能力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 3)抽象思维能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 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整体感知】 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2) 从日常生

5、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知识目标识记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解(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分析(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6、标 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 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 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从总体上把握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为后边具体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方法点津】: 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运用对比方法

7、,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 (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知识目标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 运动的含义 5)静止的含义(6) 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 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

8、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 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9、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

10、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知识目标识记 :(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1)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11、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重点、难点】: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

12、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方法点津】: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知识目标识记 :(1)实践(2)真理理解;1) 实践具有三

13、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认识具有反复性(7)认识具有无限性(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的不同(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

14、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 I 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15、(3) 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1) 、实践的基本特点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 “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

16、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3)结合欧几里得定律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失事并没有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来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知识目标识记:(1) 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 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