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4590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三中、滇池中学 20112012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王征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主要包括:享有世袭统治权 定期朝贡 提供军赋 提供

2、力役A B C D3.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 26 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4.秦朝官员的下列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主管国家财政 B主管国家军事 C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D负责监察系统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

3、制度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云南行省作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开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4、演进大体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A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B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10.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11.列强在 19 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2.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

5、列顺序是: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片面最惠国待遇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 B C D13.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D.1895 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14.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5.1851 年 9 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A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B洪秀全决定

6、定都天京C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6.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最终得到了广泛的推行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D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7.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运动时间的长短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根本意义在于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1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

7、,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国运动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五四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A. B. C. D.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4 小题,共 60 分)21.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5 分)图四 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 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 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

8、化?(3 分)(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2 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 分)22.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5 分)图 一:签订南 京条约图二:签订 马关条约图三:签订辛丑条约请回答:(1) 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和背景各是什么? (6 分)(2)图一签订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3)图二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5 分)(4)与图一、图二相比,图三签订的条约有何突出特点?(2 分)23.阅读下列材料:(15 分)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苑书义等中国近

9、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胶州强立埠”指什么事件?(3 分)(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6 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效果。 (6 分)24.阅读下列材料: (15 分)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 年 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5

10、 个师团 10 个师团 7 个师团 37 个师团 15 个师团 111 万多人 不到 10.9 万人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 国 美 国 英 国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 亡 死亡2000 万人 62 亿美元 5000 亿美元 40.5 万人 37.5 万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

11、出什么结论?(3 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6 分)一、 选择题:15:B D B C D 610:B C B D A1115:A D B A D 1620:B C D C C二、 问答题21(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3)清朝(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2(1) 南京条约签订于 1842 年,背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求和;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战

12、败;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 年,背景是 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2)中国由主权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了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割占了辽东半岛(三国干涉未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日本获得了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侵华野心,导致了 1898 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40 赔款更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导致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3、 ( 1)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 )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3、(3)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24、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