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大丰市中考物理 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物理课件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181364695 上传时间:2021-05-0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苏省大丰市中考物理 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物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江苏省大丰市中考物理 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物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江苏省大丰市中考物理 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物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大丰市中考物理 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件-人教级全册物理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7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时目标,知识梳理,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_,用字母_表示;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_,用字母_表示.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当u2f时,成_、_的_像,像距v的范围是_. (2) 当fu2f时,成_、_的_像,像距v的范围是_. (3) 当uf时,成_、_的_像. (4) 两个特殊位置:一个是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_像和_像的分界点;当物体放在这个位置时,成_、_的_像,像距v_;另一个是一倍焦距处(即焦点处),是物体成_像和_像的分界点.当物体放在这个位置时,_. (5) 成实像时,物近像_,像变_

2、;成虚像时,物近像_,像变_. (6) 当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_;若物体距离透镜足够远(远大于_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_,物距 u 像距 v,倒立 缩小 实 fv2f 倒立 放大 实 v2f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 缩小 倒立 等大 实 =2f 实 虚 不成像 远 大 近 小 焦点 十 焦距,考点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2017盐城二模)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 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3、_. (2) 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90cm处移至距透镜12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_cm,判断的依据是_ _,典例设计,主光轴上 光屏中央 5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倍焦距时,像距约等于焦距,典例设计,3) 确定物距后,如何才能找到最清晰的像呢?下列最合理的是_. A. 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B. 把光屏朝一个方向移动,在将到看到最清晰的像时,来回移动光屏,一直到看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4) 小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_(放大/等大/缩小)的,此时光在光屏

4、上发生_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_(左/右)移动,B 放大 漫 右,1) 上题中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左/右)调节. (2) 在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0cm,与理论像距20.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 (3) 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仍然完整/不完整),大小_ (变大/不变/变小),亮度_ (变亮/不变/变暗). (4) 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光屏贴

5、上方格纸,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_,举一反三,右 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 仍然完整不变 变暗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典例设计,5) 若将图中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倒立、_的_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_. (6) 当烛焰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远离/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将_(变大/不变/变小). (7) 若元件位置都保持不变,换用一个口径相同但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光学元件是_,缩小 实 折射光路可逆 靠近 变小 凹透镜,典

6、例设计,考点二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分析与判断,典例设计,2.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 当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的实像. (3)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6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_,5 倒立、缩小 变大,典例设计,3. (2017镇江)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

7、次所成的像都是_立的,P位于A的_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倒 右 右 5560cm,1.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组装器材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上;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_点时,所成的实像最小,当堂反馈,凸透镜的主光轴 a,2. (2017无锡一模)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块凸透镜,其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 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请问小明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 小明将

8、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为倒立、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3) 实验(2)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小明换了另一块凸透镜,仅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_(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当堂反馈,10 放大 不能,3. (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 三个方面都相同 D. 三个方面都不同,当堂反馈,D,4.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甲乙 (1) 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方. (2) 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3)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用L0、L表示,当堂反馈,倒立 上 缩小 L02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