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334447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通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氨,1.了解氨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应用。 2.了解铵盐的性质。 3.了解NH4的检验。 4.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一、氨 1合成氨的贡献 (1)工业合成氨原理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 将 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的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化合物,游离,2氨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溶于水(体积比,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1700,3喷泉实验,喷泉,红,极易,碱,4.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NH

2、3H2ONH4OH,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产生白烟,NH3HCl=NH4Cl,1.用蘸有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玻璃棒分别和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接近时有白烟生成吗? 【思考提示】浓H2SO4没有白烟生成,因为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浓HNO3有白烟生成,因为浓HNO3易挥发,思考,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 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易溶,2)铵盐与碱反应,2.实验室如何检验NH4的存在? 【思考提示】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变蓝则证

3、明溶液中存在NH4,思考,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3收集: 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NH3尽量纯净)。 4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蓝色,说明NH3已收集满。或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产生白烟,则已集满,向下排空气,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课堂互动讲练,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发生化学反应,产

4、生气体。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能形成喷泉的气体不一定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只要瓶内气体与挤入的液体能发生反应使瓶中压强变小就可形成喷泉,2008年高考上海卷)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 CO2NaHCO3溶液,

5、不反应,难溶,无喷泉,答案】A,若将A项中NaHCO3换为NaOH能形成喷泉吗?换为水呢? 【提示】将NaHCO3换为NaOH可以形成喷泉,因CO2能溶于NaOH溶液;但若换为水则不能形成喷泉,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互动探究,1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锥形瓶中,振荡,过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胀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解析:选C。气球鼓胀,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小,即挤入的液体Y能溶解X或能与X发生反应,A中NH3溶于水,B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D中Na2SO4溶液中含水,HCl也可以在其中完全溶解,A、B、D都满足要求,只有C

6、中CO2不与H2SO4溶液反应,也很少溶解,不能使小气球鼓胀起来,故选C,1药品的选择 (1)铵盐:制取NH3时,一般用NH4Cl而不用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2)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腐蚀性较强,2实验装置类型,与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相同,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7、4NH3的干燥 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H2SO4,也不能用无水CaCl2,5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6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用的装置有,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 (1)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2 mL4 mL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2)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

8、H3H2O分解放出氨气,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原理是否正确。 (2)装置是否合理、安全。 (3)操作是否简单易行。 【解析】要根据反应原理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答案】AC,规律方法】判断实验装置图是否错误的一般方法:一看主体(发生)装置是否有错:实验是否需要加热;酒精灯部位是否有错;是否有石棉网;仪器放置是否有错;夹持仪器的位置是否有错。二看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包括反应物、除杂试剂、干燥剂、尾气吸收剂)。三看收集方法是否有错(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伸入的位置等)。四看是否缺

9、少尾气吸收装置,2实验室制氨气通常有三种方法: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装置同课本;称取7.9 g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试管内,再加入8 g氢氧化钠固体,常温下即能产生氨气,装置如图甲;在锥形瓶中注入50 mL浓氨水,再加入10 g氢氧化钠固体,装置如图乙,选取三个250 mL的干燥的烧瓶及瓶塞,用于收集三种制法的氨气,1)写出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_; (2)说明用法制取氨气的原理_ _; (3)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_ _; (4)用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装置如图丙(烧杯内盛酚酞溶液),其现象是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H3的性质,通过氨气的实验室制取也考查了NH4和OH的反应,解

10、题的关键是第种方法和第种相似,只是铵盐和碱不同,比第种方法反应快,不用加热;第种制氨方法,一定要用浓氨水和固态NaOH,答案:(1)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2)在浓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NH3H2ONH3H2ONH4OH 当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增大溶液中c(OH),使氨水中的平衡向左移动;另外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热,使氨水的温度升高,氨气溶解度减小而有大量氨气逸出,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蓝说明已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集气瓶口,若冒白烟,表示氨气已收集满) (4)图丙装置中圆底烧瓶内的长玻璃管喷出“泉水”,原烧杯中的溶液是无色的,喷泉呈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