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81288161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无止境页码:第12页 共12页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 生物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种,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这次给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观看与尿毒症有关的新闻 二、新课导入 学习人体生命

2、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 引出排泄的定义。 提问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 三、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 2、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 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 四、 尿的形成和排出 1、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单位的组成 4、原尿的成分 5、尿液(终尿)的成分 五、其他排泄途径 1、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 2、水的排出途径 3、无机盐和尿素的排出途径 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通过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例,引出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2 教学目标 1、概

3、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4、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 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

5、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语学生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

6、态环境的计划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 3.科学价值观方面: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分成四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 2.布置调查任务: 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 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 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 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小组讨论: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

7、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3.每组选两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将下一课时的调查内容也纳入本节课,每个小组选做其中两项内容,负担不会太重,再通过堂上的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里将课外阅读()也纳入查阅范围,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引入: 通过大屏幕展示组图: 青山绿水蓝天小鸟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高耸立的排污烟囱荒山污水灰蒙蒙的

8、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 教师: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先请出我们第一组的代表来发言。 学生堂上展示阶段: 学习活动:由每组选派发言人12人,用ppt展示资料收集结果 第1组汇报: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第2组汇报: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第3组汇报: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第4组汇报: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

9、、破坏的实例,收集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师生互动:教师可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生生互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提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整理成果的展示,也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学生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以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汇报,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堂上教师要提醒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或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10、将一些重要的内容点出,引起学生的关注,或者将被学生忽略的内容加以补充。 无论是学生的展示环节,还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环节,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引导着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发言的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和信息,达到了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师生讨论阶段: 讨论内容: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学生:各抒己见,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或感想 教师: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参与其中,引导

11、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作起。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完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结束: 表扬各小组成员作业完成得很好,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下次做得更好! 播放“地球之歌”的MTV,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12、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

13、,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二、过程 教师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