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81288148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无止境页码:第23页 共23页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 六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其数学教学内容既是对小学内容的总结,又能够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概念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

2、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3、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

4、性训练。 ( )(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

5、板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感性知识对于

6、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

7、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

8、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 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9、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10、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

11、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12、(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立方米 3a立方米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6立方米 3立方米 2立方米 3.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

13、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 五、课后小结,归纳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习? 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本节课后第3、4、5题。 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下节课交流汇报。 六年级数学的鼎尖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