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9 劳山道士习题课件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181286204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9 劳山道士习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9 劳山道士习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9 劳山道士习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9 劳山道士习题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劳山道士,C,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师 乃剪纸如镜 粘壁间。 (2)今宵 最乐,然 不胜 酒力矣,C,C,C,B,C,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道士叫王生过去,交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 (2)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 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亮中喝酒,胡子眉毛全都(清楚地)显现出来,像镜子里的人影一样,6根据提示,补充课文情节内容。 故事的开端:慕道上劳山_过月余思归 故事的发展:看奇法念息看师演法_师父教法 故事的结局:抵家法失灵_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劳山道士节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本文的主人

2、公就是劳山道士。 B这篇文章是以时间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C“登一顶,有观宇,甚幽”这一环境描写对刻画道士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D“剪纸化月”“投箸成人”“移席月中”“穿墙而入”这些离奇的情节给文章增添了浓厚的神奇色彩,求师学法,不堪苦辞行,演法失灵,A,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到了墙那里,空空的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到了墙外了。 (2)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王生又惭愧又生气,也只能骂老道士不是个好东西,10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师父教法;演法失灵。 11王生学会穿墙术后,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他是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 道士

3、告诫:“归宜洁持,否则不验。”他并没有听道士的告诫,而是一回家就向妻子夸耀,并当场演示,结果穿墙术失灵,他头上肿了个大包。 12文章结尾“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失败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埋怨别人。你认为王生是个怎样的人? 王生是个不愿吃苦,想不费力气就学到法术的人,13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欢喜一场,自取其辱,二)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去。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4、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座右,以昭炯戒。” 【注释】信:确信。说(shu):劝说。冀:希望。逾:超过。迨:等到。敏:聪明。炯戒:明显的警戒,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16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

5、答) 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17试从“性格和结果”的角度分析课文中的“王生”和本文中的“王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人欲求学,且对学习热情很高。不同点:课文中王生虽有好学之心,因是纨绔子弟,不能吃苦,急功近利,且心术不正,经道士点化,仍然不改,最后出尽洋相。本文中王生因学习不得法而学不好,经李生劝说,能改过自新,将来一定能学有所成。 18从两个“王生”的故事来看,我们在求学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 善于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知错能改;要能吃苦耐劳并保持纯正的心理;学习的同时要善于思考;要做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温馨提示: 分析观点态度方法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分析概括

6、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留心结语,仔细推敲。取材人物传记的阅读材料,在文章的结尾大都有议论性的评价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因此,一定要仔细审读文章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综合分析,简要概括。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了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19完成下面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题目。 【创作源泉】读材料,填充内容。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_,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作者志向】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曾经撰自勉联,请填充下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_ 【他人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_,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只有广泛搜集素材,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