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214579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通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孟子思想,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民为贵,君为轻,孟子家墓,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孟子故里,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名

2、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

3、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入世的进退准则。孟子渴望统治者任用他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知道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他对国君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4、杀人盈城”,统治阶级“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却“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界则百家蜂起,“处士横议”。孟子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一方面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要扫清阻碍推行这种主张的各种“邪说”。所以不能不与各种学说进行辩论交锋,以捍卫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这就决定了孟子文章“好辩”的特点,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

5、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看法。或认为是孟子本人所著,或认为是他的门徒所著,或认为是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孟子是模仿论语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还呼吁省刑薄赋,制定民产,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

6、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很有说服力,历史背景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

7、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词语认读,觳觫 便嬖 放辟 畜妻子 庠序 孝悌 颁白 褊小,h s,pin b,fng p,x,xing,t,bn,bin,邪侈ch 则王wng 胡龁h 彼恶知之 w 忖度cn du,通假识别,无以,则王乎 将以衅钟 王说 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矣 可得闻与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皆欲赴愬于王 无不为已 是罔民也,同“已”,止,通“(xn)”,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同“悦”,高兴,通“型”,作榜样,通“盍”,何不。通“返,通“欤”,语气词,通“途,通“诉”,跑来申诉,通“矣”,表示确定语气,同“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的意思,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