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仁之乱,又称作应仁·文明之乱,发生在日本应仁元年(1467 年)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室町幕府的统治之下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场家督之争开始 要说家督之争,就要先说说室町幕府的结构,当时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依然是天皇,但是天皇并没有实权,所有的政权,由幕府将军把持,而幕府又把政权进一步分化,下面设了管领,分别由细川氏,山名氏,斯波氏担任,这些都是将军足利氏的嫡出,称之三管领各个管领各自有各自的领地,但是当主必须留在京都供职,领地交给各自的被臣进行管理所谓“被官” ,原本是古代官厅中表示上下级关系的用语,室町时代逐渐转化为代表武家主从关系之语,各守护大名承认在地国人领主的部分统治权力,将其收为家臣,却仍负责本地税收、治安等事务,这些国人领主即被称为“被官” [ 转自铁血社区 ]管领的权力极大,统辖政所和侍所等几乎所有的中央机构,就连将军的政令,也由管领传达在管领之下,设置了侍所,侍所的长官叫所司,由赤松氏,一色氏,山名氏,京极氏担任 地方上,在镰仓幕府的发源地关东地区设有镰仓公方,后又从镰仓公方分出古河公方和掘越公方镰仓公方的权利极大,支配关东八国,外加伊豆,甲斐两国,共 10 国也就是说日本的东部都归了镰仓公方。
在机构上与室町幕府基本相同,下设管领,由足利尊氏的母系上杉氏世袭在西部的九州地区,设置九州探题 抛开幕府不说,先表古代日本的名门畠山氏畠山氏武藏国秩父郡,先祖重能时任秩父郡畠山庄的庄司,跟随平氏,遂以庄名为苗字,但在镰仓时代,被北条氏所灭,但由于畠山重忠的妻子是北条时政之女,畠山氏得以保全,后来其妻子改嫁源氏血统的足利义纯,觉得名门畠山氏就这么消失了实在可惜,于是足利义纯就改苗子为畠山,并继承了畠山氏的旧领,这样一来,畠山氏的血统就由变成了源氏 造成家督之争的源头,在于九代当主畠山持国(自义纯算起为九代) ,畠山氏自六代当主畠山基国开始,与斯波氏,细川氏共任幕府三管领,后一直世袭 畠山持国缺乏嫡子,只有侍妾所生义就可继家督之位,可是持国并不喜欢义就,儿子还没元服,就令其出家,将家督传给异母弟,其养子持富此行为造成其持国的被官游佐河内守国助为首的主流派被官的一致反对,按道理来说,既然家督之位不能确定,就只有交给幕府裁决,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从重视于当主直系这一点出发,裁定十二岁的义就为家督 按道理来说,家督传子,本无可非议,获得了幕府认可,家督之位更应该坐稳才是,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畠山家除了游佐国助这样的主流被官之外,还有神保、椎名、土肥等反主流派被官。
[ 转自铁血社区 ]同一守护大名,尤其是拥有数国的大守护大名,辖下众多被官,因历史背景和当前利益,理所当然地会经常产生纷争和倾轧,部分勾结起来统一行止,就变成了“派阀” 派阀有主流和反主流之分,通常情况下,主流派阀所拥护的主家继承人,反主流派阀一定会竭力反对,他们拥护其它人选,只希望此人侥幸上台后,能够一朝天子一朝臣,将主流、反主流来个大倒换畠山家中的纷争,其根源也正在于此 游佐国助等主流派拥护义就,那么神保、椎名等反主流派则抬出持富之子弥三郎为号召,而这个弥三郎,就是后来的畠山政长得知敌方要举兵叛乱的游佐国助先下手为强,悍然包围神保越中守的宅邸,将敌大部歼灭嗣后不久,畠山持国驱逐土肥氏和椎名氏,幕府也颁发了对弥三郎的治罚令对此事件,公家中原康富在日记中简洁明了,但一针见血地写道:“畠山的被官们,向伊予守(义就)掀起反旗(一揆) ” 既然畠山氏的叛乱也平息了,那么义就的家督之位也算坐稳了,大家相安无事,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但是问题出来了,义就生性暴戾,任性,这倒也罢了,在自己领国怎么做,将军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问题在于义就还经常利用将军的指令,打着将军的旗号,去侵入邻国的领地,这是幕府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在长禄 4 年(1461 年) ,义政推翻了自己的裁定,改立政长为家督这样一来,先被捧上云霄,后又遭到背叛的畠山义就被激怒了他集结兵力,在京都南部的河内国山城,抗议幕府的裁决而这一行动,在幕府看来,是叛乱 于是幕府马上采取行动,命令各大名征讨畠山义就可尽管幕府派兵镇压,但是义就的军队顽强抵抗,战争打了 2 年,依然没有结果这个时候,请求义政原谅义就的意想人物出现了,这就是义政的夫人:日野富子 这个女人可不一般,她出生在日野家,是历经数代支持将军家的名门公家,所谓公家,也就是天皇家族成员这个时候虽然天皇被架空,没有实权,但名义上仍然是日本的君主,幕府将军也要对其称臣 如果说仅仅凭借一个女人,走夫人路线,想改变将军的裁定,绝对不可能,但是这个女人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令将军不得不重视的人,义政就不能不坐视不理了而这个令将军不得不重视的人,就是中国地区的守护大名山名宗全前文也提到过,山名氏世代担任侍所所司一职,并且他在中国地区有极大的领地和强大的军力,是连幕府将军也不得不给点面子的守护大名并且山名氏在室町幕府的建立上,也有过功劳并且幕府将军的政令,也要通过山名氏,细川氏和畠山氏这些有力守护大名的同意,方可执行。
对于山名宗全来说,如果向叛逆者畠山义就伸出援助之手,恢复家督之位的话,就必须令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此时的幕府内部,山名氏和细川氏之间早已争斗不断,所缺的,就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 转自铁血社区 ]如果说富子的请求是一天两天,将军也不会在意,但是富子每天来请求一次,念叨一次,似乎不达目的死不罢休,时间久了,将军也不能无视,为了不让夫人天天来念叨,加上夫人背后的山名宗全令将军不得不重视,于是在 4 年后的文正元年(1466 年) ,将军再次做出裁决:赦免义就的叛乱之罪这是幕府将军对畠山氏家督之争所做的第三次裁决 当时的京都有童谣这样嘲笑义政:将军对畠山氏两人,无罪的却要问罪,有罪的却要赦免,将军是不是精神错乱了?(此言记载于当时的史书《应仁记》当中) 义政的决定,向着事态的最坏处发展文正 2 年(1467 年)1 月 18 日清晨,被赦免的义就回到京都,与堂兄弟政长发生冲突,在京都北部,5000 人的合战就此爆发 事态发展至此,如果将军处理得力,还是可以解决的想想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可能打架的双方会各打 50 大板,关进监牢,领地没收,归幕府直辖但是畠山氏的强大,加上古代日本重世系的习俗,决定了这一切绝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局面,将军义政做出的决定是:任何大名不得插手畠山氏的内部争斗,必须由义就和政长两人单独决出胜负其实说直白点,就是:让畠山两人互相打,谁打赢了,谁是家督,其他人在一边看着就好了,谁也不准插手这个时候的义政,已经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了,只好做出这样的裁定,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但是还是有人违反了将军的政令,两人的对打,变成了两个人联合起来掐掉另外一个这个加入打架的人,就是山名宗全由于将军政长的优柔寡断,山名开始不屑于将军的政令,在山名面前,幕府将军的政令就是一张白纸于是畠山两人的掐架,由于山名的加入,所以局面全面倒向义就一方,只用了一天时间,胜负立分:政长被赶出京都,义就获胜,继任畠山氏家督之位 事情发展到现在,貌似已经解决了,由于义就获胜,京都城又恢复了平静,但却留下了山名宗全无视将军命令这一问题这个时候的义政,又开始思考了:山名宗全确实违背了我的命令,但也是因为山名的加入,使得畠山氏的合战在一天内就结束了,那么该怎样处理山名宗全呢?思来想去,义政做下决定:不再追究山名违背政令之罪事情发展到这里,真的是那句话说对了:将军是不是神经错乱了 [ 转自铁血社区 ]既然政长已走,义就也加入了山名的阵营,山名宗全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于是山名在自己的府邸,连续举行了数日的庆祝酒宴,没什么可以令宗全害怕的了,幕府将军,也不过如此而已。
而这个时候,幕府将军的权力一落千丈,从此之后,各守护大名都不再听从将军的命令 在家督之争结束后的两个月,应仁元年 3 月(1467 年 3 月,文正 2 年 2 月改元应仁) ,在种满四季的花,通称为花之御所的将军义政的屋敷里,举行了桃花节(女儿节,日本传统节日)的仪式,对将军义政进行问候之礼的是山名宗全在幕府诸守护大名之中,山名宗全以实力居首者自居,但是在暗地里,在家督之争败北的政长与率领数万军队的有力大名一道暗地里回到了京都是年 5 月 26 日,军队突然对山名宗全一派发动攻击,另外,军队还包围了义政所住的花之御所,而这个有力大名便是细川胜元 细川氏是拥有近畿地区和整个四国的领国和拥有强大军力的守护大名,与山名宗全援助了家督之争中的畠山义就一样,他通过援助畠山政长,以扩张在幕府中的势力细川胜元将将军义政软禁于花之御所,从而迫使幕府承认自己是幕府的正规军,并授予追讨山名氏的许可而义政在大名们的控诉中,又开始烦恼了有近臣们建议回绝细川的无理要求,因为如果认可的话,幕府作为争斗的当事人,也会被卷入其中但是在花之御所中,细川胜元挂起的一面旗帜,上书:“八幡大菩萨” 该旗帜是作为幕府正规军的证明,是义政向胜元授予的军旗。
原来,面对胜元的强硬手段,将军义政屈服了 然而另一方面,被细川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山名宗全,也开始着手反击在花之御所的西侧,山名宗全的宅邸内,筑起了大本营,并加强了周围的防守这便是东西对峙,因为细川氏的本阵在京都的东面,所以细川军又称为东军,反之山名军则为西军于是,以京都为战场,细川与山名之间的战斗,开始了至此,应仁之乱全面爆发 战争刚一开始,近畿地区的各个守护大名,都争先向京都进军,这些大大小小的守护大名,多少都与山名和细川有些关系,他们都加入到各自有关系的一方,参加了东西两大阵营之间的战斗至此,双方兵力为:东军:12 万,西军:9 万 此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依然希望事态能得到平息,此时义政的愿望,记载在他的和歌当中:已知此愿渺茫,但愿战乱得平息,不弃此乱世 (此歌记载于室町时代的史书《应仁记》中) [ 转自铁血社区 ] 被东军软禁在花之御所的义政,对战争的结束,采取了行动他向西军送出了书状:“西军之行动荒唐可恶,回到领国好好收敛收敛吧!”这是以占据军力优势的东军和将军的权威为背景的劝降书但是事实并没有向将军的意愿那样发展西军完全无视这份劝降书,因为西军也还有杀手锏没用上 开战后两个月,也就是应仁元年 7 月(1461 年 7 月) ,在大物浦(今大阪湾)的海面上,出现了 500 艘船的大量船队。
这是有着中国地区西部到北九州地区领国的大内政弘所率领的 2 万人马大内加入西军后,东西两军旗鼓相当,看到这些的义政,像西军递出了妥协的书状:“若山名宗全离京,便将敌我争夺的一半领地授予西军虽然条件不合意愿,但是为了天下的稳定,希望你务必这样做 ” 可是,与东军旗鼓相当的西军,并不听这一切,义政的停战工作,宣告失败此时,超过 20 位大名在京都参与混战,眼前敌人是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继续战斗的事件并不少见大名和公家的宅邸,各个寺庙和神社,都被焚烧殆尽,京都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战场大名们为了把敌人赶出阵地而四处放火,而京都的平民也被战火所驱逐 在战斗开始了一半多一点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大人物背叛自己阵营的事件:身处东军的将军的弟弟足利义视离开花之御所,加入到了西军的阵营究其原因,仍然是围绕将军继承权的问题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长期无子,为了解决继承人的问题,便令自己已经出家的弟弟还俗,以便继承将军之位,却没想到在确定义视为继承人的次年,将军夫人日野富子生下了嫡子足利义尚而日野富子眼看着太后的位置没了,心有不甘,便暗通西军统领山名宗全(富子与山名是同一阵营,故暗通宗全,而非胜元) ,希望立义尚为继承人。
然而要义尚为继承人,则必须把义视赶去对立的一方,由于幕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