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042678 上传时间:2021-04-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教学课件 人教(通用)(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 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 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2、关于诗经的编集,孔子编纂说 采诗说,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

2、”。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

3、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诵读正音 岁亦莫(暮)(m)止 猃狁(xin yn)之故 猃狁孔棘(急)(j) 载(zi)饥载渴 王事靡盬(g) 我行不来(li) 彼路(l)斯何 四牡騤騤(ku) 小人所腓(fi) 象弭(m)鱼服 雨(y)雪霏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

4、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5、猃狁孔棘,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

6、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前三章分析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四、五章分析: 以棠棣之花起兴,喻军威盛大。 以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 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

7、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二、“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

8、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