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1042070 上传时间:2021-04-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第七课失街亭 人教(通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贯中,选自三国演义,失街亭,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存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现存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作者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共97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五十回以前(赤壁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二、基础知识检测,1、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词 (1)倍道而行(2)措手不及(3)等闲之 辈(4)若有差失(5)画四至八道地形图(6)当阳平关冲要道路(7)汲水之道(8)自隳志气(9)彼若有命(10)见事不谐,答案:(1)加倍(2)处置 (3)平常 (4)差错 (5)到达的地点、界限 (6)正处在(某处) (7)打水 (8)灭、毁 (9)运气、命运 (10)顺利,2、三国演义原名 描写了从黄巾起义开始,到( )灭亡、( )统一为止,前后共九十七年的政治、军事、 外交等方面的斗争。这部小说是在( )文学和( )资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 )而形成的,它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尊( )贬( )的倾向性,三国志通俗演义,吴,两晋

3、,民间,历史,再创造,刘,曹,3、失街亭节选自( )体长篇( )小说三国演义。这篇课文写的是( )双方交战,但以( )方为主,以( )的活动为中心,遇有关联之处,才略写( )方,不枝不蔓,显得十分清晰。写战争的发展,按( )顺序逐步展交代。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则着重( )方面的描写,以此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章回,历史,蜀、魏,蜀,孔明,魏,时间,语言,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懿指挥大军把马谡围困在一座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也频频失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斩马

4、谡,然后上表刘禅,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结果曹休大败,与课文相关内容简介,街亭战前情况简介,公元227年,诸葛亮采用马谡的离间计,使司马懿削职。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起兵北伐。曹叡大惊,亲临长安,恢复了司马懿的官职,加封平西都督,率南阳各路兵马。 时魏蜀以秦岭为界。诸葛亮从中路斜谷取郿城,下长安。司马懿可从西路阳平关绕街亭断蜀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街亭之重,可见一斑,读课文,思考讨论,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文章的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课文是以失街亭的攻守为线索的,一、马谡具状守街亭,孔明周密部署,二、司马懿采取

5、“围山断水”战术夺取街亭,孔明布置撤退,三、因街亭失守斩马谡,孔明调兵,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马谡拒谏,街亭失守,挥泪执法,思考讨论,马谡的三笑,表现了怎样的性格? 诸葛亮的三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马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自恃轻敌 违令拒谏 死守教条,一笑丞相,二笑王平,三笑司马,挥泪,流涕,大哭不已,爱惜 人才,内心 矛盾,有负 重托,别,斩,课文塑造人物采用了哪些方法,王平的谦虚和气 诸葛亮勇于自责 司马父子的机谨,马谡,衬托 语言情态,

6、反衬,骄横,无知,无能,诸葛亮,衬托,司马懿的自愧不如 王平的正确建议,直接描写,知己知彼,周密用兵 勇于自责,体恤部下 奖罚分明,有情有义,近妖之诸葛有了人情,课堂小结: 1.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 2.线索、情节。 3.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1.街亭失守,谁之过? 2.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讨论,讨论题,失街亭,谁之过,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马谡对街亭之战的战斗目的的认识不明确。街亭之战,蜀军的目的是坚守此咽喉要道,扼制魏军的前进,能挡住就是成功,取以逸待劳之势,守而不战,这就会急死张郃。蜀军其它部队在相机而动,要消灭张郃也不难。但马谡的理

7、解是,自己一支部队,在街亭大战并消灭张郃,这就错误了,他弃城上山,则是想用奇计战胜张郃,就是所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兵法还有一句话,就是“十则围之”。张郃带来的魏兵实在太多,没费什么劲就把马谡占据的山头围上并断了他的水道。一下子反客为主,围而不战,没多久蜀军就挺不住了。(韩信的“背水一战”和项羽的“破釜沉舟”不一样,马谡只考虑到制高点的优势,没有考虑魏军的实力,也没有考虑自己水道,更没有考虑敌我力量差别太大时己方的士气,他自居死地,化主动为被动,其败宜也,马谡平时学了许多兵法,胜人一筹,在真正运用时,他满足并得意于学古人的高招,而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知道使用最合适的方

8、法,也不知道有时候最简便、最平常的方法就是最合理的。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被自己的才华骗了。相反,他的副将王平,可能没有读过多少兵书,但有些打仗经验,一眼就看出据城而守是最合适的。但“博士”毕业的马谡哪里肯做“幼儿园”的作业,学过高等数学的马谡哪里肯承认算账只是用加减乘除。 马谡的性格就是这样,刚愎自用,不肯听别人意见,不但没有听王平的,连孔明嘱咐的他也忘了,他的失败,性格也算一个原因,这都是孔明平时惯出来的毛病,孔明的用人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蜀军当时有魏延、吴懿等名将,孔明不用,而违众拔谡,孔明这么做,一来因为马谡才器过人,经常和孔明谈兵,通宵达旦,很得孔明赏识;二来因为马谡曾献过取南中的攻

9、心计,事实证明是对的;三来因为马谡是马良之弟,马家和孔明关系非同一般,用自己心腹人最放心;四来因为马谡年轻,孔明有意培养他,让他得到锻炼,并立一些功劳,以后可以托付大事,但是孔明忽略了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刘备生前曾经对马谡有过不好的评价,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一生阅人甚多,可以说有识人之能,他的判断孔明没有注意;二是,马谡没有带兵打仗的丰富经验,不是行伍出身,一下子让他带大兵,担重任,确实轻率。三是,从知己知彼的角度出发,孔明没有仔细分析魏兵主帅的实力,魏国派老将张郃为帅,此人老于行伍,经验丰富,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当年刘备都十分怕他,孔明派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和他对阵,应该说是轻敌,失街亭可资借鉴之处,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鉴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