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1041698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节、我国行政组织体系 第三节、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概述,行政行为,请求或建议,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一、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 行政主体,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承受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二)成为行政主体的法律效果:独立承担管理活动引起的法律后果,即能够作为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4,三)成为行政主体的要求 1、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其独立行政职权权; 2、以自己

2、名义对外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名; 第一步:找名义主体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主体 第二步:名义主体有独立职权它就是行政主体; 第三部:名义主体无独立职权继续找到实际职权的归属者作为行政主体 (四)行政主体种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5,二、行政管理当事人的概念 行政管理的当事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特征: 1、当事人是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 2、当事人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 3、当事人是与行政管理活动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6,三、当事人的权利 1.参

3、与程序的权利:申请权,陈述申辩权,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等; 2.主张救济的权利: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等。 三、当事人的义务 当事人的义务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对行政主体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一定作为或者不作为义务。包括: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7,四、行政管理当事人的分类: 1.行政相对人:行政管理活动直接指向的对象; 2.行政相关人:虽然不是行政活动直接针对的对象,但是与行政活动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自己的权利将由于行政活动确定地受到影响,其特点为: (1)自己的利益

4、受到侵犯; (2)其利益构成法定权利或法律所意图保护的利益; (3)自己的权益将由于行政管理活动确定的受到影响,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小区已建有A幼儿园,为满足需要,某区人民政府拟在该小区内再建一所幼儿园。张某和李某先后向某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张某获批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1)李某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张某申请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2)A幼儿园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再建幼儿园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与林某同为甲市田山有限公司的股东,林某以个人名义在甲市免税进口一辆轿车,由张某代办各类手续,平时归张某使用。后张某将轿车卖给甲市国浩公司,并将所得款35万元人民币划入田

5、山有限公司的账户内。甲市某区工商局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物品行为,决定没收张某销售款。张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林某是否有权对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0,第二节、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一、行政机关的概念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其主要的任务便是进行行政管理。但是,行政机关只有在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才是行政主体,否则,可能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民事活动,这时它是民法上的“机关法人”,还有可能成为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1,二、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6、体系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国行政机关体系.do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2,三、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即上级行政机关领导下级行政机关,下级行政机关从属于上级行政机关,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 四、行政机关的决策体制 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总理负责制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乡长和镇长负责制,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3,五、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含义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六、常见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

7、员会,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4,二)行业组织:注册会计师协会、律师协会等; 例如,注册会计师法授权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和组织实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办法;受理和办理注册会计师注册;对具有法定情形的申请人不予注册;对具有法定情形的持证人撤销注册,收回注册会计师证书,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5,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是行政主体,但通过法律、法规的授权,可以在特定领域内成为行政主体。 回想:刘燕文诉北大,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6,四)公用企业 企业一般没有行政管理的权

8、力,它和其他主体是平等。但是,一些公用企业,例如烟草、铁路、盐业、邮政经过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成为行政主体。 例如铁路法第3条:国家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行使法律、行政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7,第三节、公务员法律制度,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古典官僚制度对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早在周代周礼中就有了政府官吏制度的记载。“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提出将官职系统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大部分,并区分各自的职责。后汉书中记载“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8,二)新中国过去没有公务员这一概念。过去,各

9、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统称为干部。国家统包统分,没有人才自由流动,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 (三)邓小平于1980 年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改革包括:(1)严格退休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2)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的方针(3)打破了干部委任的单一模式,试行了考任、选任、聘任等形式,透明度有所增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19,二、公务员的范围 (一)理论认为,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

10、员,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0,我国的公务员包括了: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检察院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三) 不属于公务员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机关中的工勤人员,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1,三、公务员的分类 (一)西方:通常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两大类。政务类通常是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与相应政党共进退的政府组成人员以及其他政治性较强的职位的行政人员;业务类公务员通常是指通过竞争考试任职,政治上保持中立,如无重大过错可在政府中长期任职,并受一般公务员法规调整的公职人员。 思考:为什么要划分为政务类和

11、业务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2,二)我国:领导职和非领导职 领导职:国家级正、国家级副、省部级正、省部级副、厅局级正、厅局级副、县处级正、县处级副、乡科级正、乡科级副; 非领导职: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3,四、公职关系的产生:如何成为公务员 (一)条件 1、肯定性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2、否定性条件:(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12、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4,二)成为公务员的方式: 1、选任:选任是指通过人大选举或决定成为公务员,一些重要职务,如一级政府的正、副职首长;政府某一部门的正职首长一般由选任产生。 最年轻市长家庭背景揭秘-320 x240.avi “最年轻市长”被指抄袭论文-320 x240.avi 29岁市长又陷香烟门 被爆抽120一盒高档烟-320 x240.avi,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5,2、委任: (1)主任科员以下且是非领导职的,首先要考试录用,一年试用期满后方能委任;其他可以直接委任。 (2)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

13、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3、聘任: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报同级公务员管理机关备案,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6,五、公职关系的管理 (一)考核: 1.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绩 2.考核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3.不称职将产生法律后果:在定期考核中不称职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辞退 (二)公务员交流制度,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7,1、调任:从非公务员到公务员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

14、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陈宁任职公示.doc 2、转任:从此公务员到彼公务员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 3、挂职锻炼: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8,三)公务员兼职 公务员经批准可在机关外兼职,但不得领取兼职报酬,也不得在企业或营利性组织中兼职; (四)履职抗辩权:公务员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

15、承担相应的责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9,六、公务员回避制度 (一)任职回避:两个人具有一定亲属关系,又在同一机关内工作,不得相互直接领导;不隶属于同一领导领导;不能一方当领导,另一方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任职回避示意图.doc (二)地域回避: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不得在原籍任职; (三)公务回避:涉及本人及其亲属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在该事项上要回避,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0,四)离职回避: 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公务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组织任职; 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商务部腐败案件.doc,行

16、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1,课堂练习,09242单选)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公务员交流制度? A沈某系某高校副校长,调入国务院某部任副司长 B刘某系某高校行政人员,被聘为某区法院书记员 C吴某系某国有企业经理,调入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任处长 D郑某系某部人事司副处长,到某市挂职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2,课堂练习,07285多选)下列哪些情形违反公务员法有关回避的规定? A张某担任家乡所在县的县长 B刘某是工商局局长,其侄担任工商局人事处科员 C王某是税务局工作人员,参加调查一企业涉嫌偷漏税款案,其妻之弟任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 D李某是公安局局长,其妻在公安局所属派出所担任户籍警察,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3,七、公务员的处分 (一)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二)处分的效果: 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被降级、撤职后的不自动恢复级别、职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34,八、公职关系的消灭: (一)辞职:辞职是公务员的权利,但是为了保障公务的正常履行,辞职受到一定的限制,下列情况不得辞职: 1、未满国家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