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180886484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 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 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 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 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的位置。 【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

2、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史料解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合作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邓小平为什么 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 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3、成的背景 1、国际方面: 1)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 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3)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4)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 2、国内方面: 1)“”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邓小平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邓小平同志

4、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 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 是不可能的。”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 物。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再 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2)实践上: 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 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 放才能获得迅速

5、发展。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 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 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创办 A、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B、1988 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合作探究】 2:指导学生阅读 P58学思之窗,回答: 1)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产生了

6、怎样的历史影响? 2)继深圳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 3)为什么首先选择这四个地方来创办特区呢? 1)邓小平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2)1980 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 年 3 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 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 台湾隔海相望。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

7、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2)特殊政策: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合作探究】 3: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 “特”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A、特区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 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B、经济特区利用有利的政策,

8、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国际为导向,扩大 外贸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 过渡: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 规律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 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A、开放: 1984 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B、目的: 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合作探究】 4:请同学们在 P59地图上找出 14 个城市的位置,并思考 (1)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2)

9、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 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 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开放: 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 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结果: 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合作探究】 5:阅读 P59中国对

10、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有哪 些有利条件? 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 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C、意义: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A、建立: 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特点:a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b通常汇集了优秀 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c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 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4)对外开

11、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 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 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 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

12、医 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4、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A、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B、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时间 :1990 年,浦东开发成为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合作探究】 6:浦东开发的条件是什么? 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 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 3) 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成为中国9

13、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问题:浦东创下了哪些“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 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 “金 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 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 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 【合作探究】 7: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 1)背景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

14、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当 代开放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 2)基础不同:近代开放是不平等的基础上,而当代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3)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 点是无从谈起的。 4)性质不同:近代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当代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各 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5)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今天对外开放有利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使中国走 向富强繁荣。 【合作探究】 8: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

15、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 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 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 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 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 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课小结】 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