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80870859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PPT课件讲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法律特征 著作权的内容、主体、客体 著作权的取得、保护期限、权利限制 专利权的客体及其特征、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申请专利的原则 专利权的期限,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 1 知识产权,是基于智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权利,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 说明 “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 “产权”即所有权,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知识产权”的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2知识产权法,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在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转让和保护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

2、规范的总和,知识产权法概述,1 保护范围: 中外学者通常分为: 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 版权(著作权) 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分为: 著作权 发现权 发明专利 专利权 实用新型专利 应用科学技术 外观设计专利 成果权 发明权 科学技术进步权 其他科技成果权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权 商标权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权,说明,发现权:是指发现人对自然现象、特性的新发现或在理论上概括出新的原理或对自然规律的新认识、得出新的定理所享有的权利。 发现权制度是一种奖励制度。 发明权:是指发明人对其新创造的能够被应用的技术方案、先进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知识产权作为一

3、种民事权利在法律上有以下特征: 知识产权是对同一客体同时可以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同它的创造人的人身不能分离,创造人对智力成果享有的人身权不能转让和继承。 知识产权的客体须有能为人所感知的客观表现形式和首创性、新颖性。 客观表现形式,即可独占、利用的物质载体(有声语言、文字、图表等),否则不能被法律确认和保护。 首创性,以前没有。 新颖性,刚刚出现,能够充分的、越来越作为自身起作用,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3专有性。 知识产权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占有、使用他的智力成果。 例外,国家强制许可 4地域性。 是指知识

4、产权只在一定地区范围内有效。 5时间性。 是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期限。有效期届满,除依法续展的以外就丧失效力,著作权法,一、著作权的概念 (一)什么是著作权? 是指作者对自己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创作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民事权利。 (二)著作权的内容 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1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权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离、不得转让和不可剥夺的专属权,非作品创作人不得享有,一、著作权的概念,著作人身权包括四种权项: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 作者有权决定:发表;不发表(不发表依法仍享有著作权);发表的时间和方式;不经作

5、者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作者有权在作品上署本人姓名、笔名或不署名并禁止非创作人在作品上署名。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经作者同意不得修改其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所谓歪曲,是指作品的思想、观点、形象被歪曲。 所谓篡改,即以作伪的手段改动作品的思想内容或精神实质,从而破坏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一、著作权的概念,2著作财产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财产权是通过作品被利用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我国著作权立法

6、是根据利用作品的方式来具体规定作者取得报酬的权利。 著作权的权项有下列两类: 再现原作品,获得报酬权 复制权。表演权。指戏剧或音乐作品的公开再现,归作者享有。 播放权。展览权。 发行权。包括出版权,我国的作者作品的出版权一般授权出版社行使并由此取得稿酬。 制片权,是指作者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拍摄为电影、电视片或录像制品的权利。这些都应经作者授权并事先签订书面合同,一、著作权的概念,演绎权 演绎权是作者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利。演绎作品就是利用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和编辑所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和编辑人享有,受法律保护,但以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为原则,二、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

7、权的主体:是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人。在我国包括公民、法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著作权的主体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从著作权法保护的著作权主体看,有: 我国公民和法人及非法人单位。 首先是作者,即“创作作品的公民”。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也视为作者。 其次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这里包括通过合同或者继承等方式取得著作权的人。因而被称为著作权的继受主体,一般不享有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二、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首次在我国发表作品的外国

8、人或无国籍人。 共同参加同一国际著作权公约或与我国签订著作权保护条约的国家的公民,二、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按照作品类别,著作权主体分为: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主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公民合作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属于合作人,称合著人。如果合作作品是统一不可分的整体,合著人即是著作权主体。如果作品是由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则整个作品著作权归合著人享有,各个部分的作者对其创作部分享有著作权并可单独行使。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一般是指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而创作作品的人。在西方国家,职务作品也叫雇佣作品,著作权一般属于雇主。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

9、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如果说,职务作品是利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书、计算机软件、地图等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单位享有,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二、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主体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二、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2 著作权的客体:是指作者的创作活动取得具有

10、一定形式的成果。 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如:讲演、报告、授课、法庭辩论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美术、摄影作品;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包括: 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时事新闻;指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三、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取得 无手续主义:作品一经完成即取得法律保护,也叫自动保护原则。 1908年在柏林修订的伯尔尼公约所确定的原则。 有手续主义:作品完成

11、后,必须履行法定手续才能取得著作权。如履行登记、提交样本和缴纳税款。 泛美版权公约在1902年和1910年两次修订后确定的。 我国实行自动保护原则,三、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著作权的期限:即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有效期限。期限届满,法律不予保护。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单位作品、单位享有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的职务作品,保护期为50 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

12、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四、权利的限制,权利的限制,是指对作者著作财产权的限制。主要有保护期限制、地域限制和权能限制三种方式。 权能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行使,以保护作品使用人的权益。 国际上通行的权能限制有合理利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国家征购四种。 我国著作权法主要是保护“合理利用”。 作品的合理利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四、权利的限制,依照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主要是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并以个人学习和研究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 特别是为介绍、评论作品,新闻媒介报道

13、引用作品,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使用作品,国家机关执行公务使用作品,以及图书、档案、博物馆保存或收藏作品和使用陈列在公共场所的美术作品等,这些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合理使用,历来受法律保护。 同时,对“免费表演已发表的作品”、“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将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作为合理使用加以规定,具有中国特色,案 例 分 析,公民甲是作家,经常发表文学作品,一日甲与好友乙在乙家探讨甲一近作,谈毕,甲对该作表示极不满意,并说要弃之重写,临走将其作弃之于乙家垃圾桶。后来,乙将甲这一作品稍加修改并署乙名发表。 问:乙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甲的著作权,案 例 分 析,研究生刘某的毕业论文哲学

14、本体论出版,该书的著作权应属于( ) 。 A刘某 B刘某所在学校 C刘某的导师 D出版社,案 例 分 析,万象杂志社为报道某市啤酒节盛况,派记者杨某去作现场采访报道。杨某拍得照片一张刊登在万象杂志封底,名为“啤酒节上的吹瓶比赛” 。女青年高某看到照片后,发现照片上唯一一位举瓶喝酒的女性正是自己,因为高某也参加了比赛。高某以侵犯其肖像权、名誉权为由,以万象杂志社和杨某为被告,诉至法院。 问:法院应如何处理,专利法,一、专利权的概念 什么是专利权? 是指依照专利法的规定,由国家专利机关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享有的专有权,即独占权。 (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 包

15、括专利权的所有人和持有人。 我国专利权的主体有: 1公民 2法人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 3 共同发明人 4 外国人,三)专利权的客体,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1 发明 作为专利权客体的发明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上。 优惠期: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他人未经申请

16、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发 明,2)创造性。 是指申请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项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这说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必须具有独创性,必须比原有技术先进。 (3) 实用性。 是指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许多国家称其为工业实用性,就是用工业的方法和手段能制造和使用发明物,2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指对机器、设备、装置、用具或器件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新的方案。 实用新型也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但要求不如发明严格,只要求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对于新颖性,国际上一般只要求在本国地域内新颖,3 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简称,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富有美感而适合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同实用新型相比,它强调美学效果,而同美术作品相比,它又和工业产品紧密相联,密不可分。 外观设计只要求具有新颖性。“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四)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1 科学发现; 2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