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史概念的界定及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活史概念的界定及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社会生活史概念的界定及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一、社会生活史研究回顾二、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第二节 怎样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一、明确学习、研究社会生活史的指导思想二、引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三、研究历史文献第二章 饮食生活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一、饮食结构的变化二、饮食方式的变化第二节 酒的起源及其功用一、酒的起源与发展二、酒的功用三、酒祸与酒禁第三章 服饰风俗第一节 历代服饰流变一、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二、考究的秦汉服装三、开放的魏晋隋唐服装四、高雅的宋装五、异族风情:辽金元的服饰六、明代恢复汉族衣冠七、清朝对服饰的改制第二节 服饰的社会性一、等级性二、地方性 2三、
2、民族性四、伦理性五、功能性第四章 行旅交通生活第一节 行旅习俗 一、卜行择吉、行神祭祀二、行旅送别习俗三、题记四、尚早、尚俭、尚快五、软脚、洗尘、接风第二节 价值功能与社会取向一、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二、行旅生活的价值取向第五章 婚姻生活第一节 婚姻的起源与婚嫁过程一、婚姻的起源与进化二、婚嫁仪式第二节 婚姻形式一、掠夺婚二、买卖婚三、表亲婚四、童养婚五、招婿婚六、交换婚七、冥 婚八、私奔婚第三节 婚姻禁忌一、同姓不婚二、同宗不婚三、宗妻不婚 3四、尊卑不婚五、中表不婚六、良贱不婚七、官民不婚八、僧道不婚九、奸逃不婚十、仇雠不婚十一、居尊亲丧不婚十二、居配偶丧不婚第六章 生老礼俗第一节 人生成长
3、礼俗一、诞生与生日礼俗二、成年礼俗第二节 敬老养老一、敬老礼俗二、养老礼俗三、民间敬老养俗第七章 卫生保健习尚第一节 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一、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二、讲究环境卫生第二节 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历代流行病种类二、古代疫灾原因三、疫病与社会第八章 丧葬习俗第一节 葬俗与葬仪一、葬俗二、葬仪第二节 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 4一、人生礼仪的终结二、社会风貌的折射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第九章 信仰习俗第一节 民间信仰一、图腾崇拜二、自然崇拜与灵物崇拜三、社会崇拜与祖灵崇拜四、占卜与巫术五、禁忌第二节 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一、信仰心理上的功利性二、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三、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四、
4、信仰传承上的巫术色彩 5“中国社会生活史”课程部分教案第一章 绪 论中国社会生活史是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 年颁布)规定的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个新兴学科,是门新课程,因此在学习它之前,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相关问题作些扼要的介绍。第一节 社会生活史概念的界定及学习社会生活史的意义一、社会生活史研究回顾中国社会生活史,以中国历史流程中带有宽泛内约意义的社会生活运作事象作为研究系列,它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其在历史学中的地位,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罗德铂金曾如是说:“灰姑娘变成了一位公主,即使政治史和经济史不允许她取得独立地位,那么她也算得上是历史研究中的皇后
5、。 ”1然而这位“皇后 ”在中国却历尽坎坷,步履维艰,她或为其他学科的绿荫所遮盖,或为时代风暴扬起的尘沙所掩蔽,使得中国社会生活史没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没有清理出必要的历史资料,整体性的研究尤其薄弱,甚至于今日提到“生活史 ”这个词,许多人仍不乏茫然之感,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的社会生活史,在中国兴起,只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事。但其萌芽却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古代史学家治史,都十分注意搜集、整理有关社会生活方面的史料。如孔子辑集的诗经 ,采诗以观民风,凡邑聚分布迁移、氏族家族组织、衣食住行、劳动场景、男女恋情婚媾、风尚礼俗等等,均有披露。但社会生活史作为一个学科,则
6、是伴随着 20 世纪初社会学的兴起而出现于西方。开风气之先的是法国的“年鉴学派 ”。他们主张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追踪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并进而分析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结构以及全部社会的精神状态。 “年鉴学派” 的代表人物雅克 勒维尔在法国史一书中便指出:重要的社会制度的演变、革命以及改革等等历史内容虽然重要,但是, “法国历史从此以后也是耕地形式和家庭结构的历史,食品的历史,梦想和爱情方式的历史” 。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 15 至 18 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将首卷即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 ,叙述了 15 至 18 世纪世界人口的分布和生长规律,各地居民的日常起居、食品结构以及服
7、饰、技术的发展和货币状况,表明他对于社会生活是高度关注的。英国著名史学家 G屈维廉,在他的英国社会史一书的前言中将社会史定义为:“除去政治的人民史” ,认定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区、家庭、妇女、婚姻、儿童、教堂、监狱等1 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44 页。 6方面的历史和各种社会集团的生活状况、特征,而将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研究排除于社会史之外,此一看法,虽有某些局限与片面性,但将社会史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区别开来,从而使社会生活研究的价值和地位进一步得到强调。在 20 世纪初“ 西学东渐” 的大潮中,社会生活史研究与方
8、法也被介绍到中国,并迅速蔚成风气。揭橥大旗的是梁启超。他在中国史叙述中激烈地抨击旧史“不过记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是帝王家谱” ,指出:“匹夫匹妇 ”的“日用饮食之活动”,对于“一社会、一时代之共同心理、共同习惯”的形成,极具重要意义。为此,他在拟定中国史提纲时,专门列入了“ 衣食住等状况” 、 “货币使用、所有权之保护、救济政策之实施”以及“人口增殖迁转之状况” 1等等社会生活内容,从而开启了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局面。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2。1911 年至 1949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述迭出。重
9、要的有张亮采中国风俗史 (1911) 、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1925) 、贾伸中华妇女缠足考 (1925)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1928) 、瞿宣颖汉代婚俗制度史前编 (1928) 、吕思勉中国宗族制度小史 、 中国婚姻制度小史 (1929)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研究 (1931)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1933) 、于世琦三国时代薄葬考 (1933) 、陶希圣婚姻与家族 (1934)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1934) 、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 (1935) 、袁业裕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研究(1936) 、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1936)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
10、1937) 、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 (1937) 、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 (1938) 、高观达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 (1944)等等。尽管这时期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生活方面,并取得了不少值得欣喜的成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生活史,其研究对象是什么,内容范围怎样等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这些问题又是研究者所无法回避的,于是人们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规范社会生活史的内容,致使社会生活史范畴的界定不清,理论上存在着诸多的混乱。自 50 至 80 年代初,为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这是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停顿”时期。之所以出现 “停顿”局面,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社会学等课程被取消的影响。二是
11、对阶级斗争理论的片面理解。由于社会生活史这位“ 皇后 ”被打入了“冷宫”,因而,这一时期有关社会生活史的著述寥若晨星。专著方面只出版了董家遵中国收继婚姻之史的研究(1950)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1)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981) 、王兴亚中国旅馆史话 (1984) 、李季芳等中国古代体育简史(1984) 、孙景隆等中国舞蹈史 (19831984) 、叶大兵中国百戏史话1 以上参见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第一册,中华书局 1994 年版。2 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综述,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939 页。 7(1985)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19
12、85)等几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港台地区及日本的学者对于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并取得一定成绩。其中港台地区主要有董作宾殷代的奴隶生活 (1950) 、曹德宣殷之卜辞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 (1965) 、许倬云周代的衣食住行(1976) 、何联奎中国礼俗研究 (1983)等。80 年代中期至今,为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生活史研究这位“ 皇后” 走出“冷宫”又得以复归,成为史苑里的一株奇葩,是近年来中国史学繁荣的显著标志。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复兴,包含着史学思想的重大变革。一方面它体现一种“自下向上看” 的历史观,把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放到了首位。另一方面,它深刻地
13、意识到,无论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不仅是思想的精彩绝伦和文物制度的美仑美奂,而且更鲜活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正是衣食住行一类琐碎生活,构成了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民族的文化样式 1。这一阶段,人们在进行社会生活具体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对其名称、定义、对象、范畴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探讨中,相当一批学者把社会生活史纳为“ 社会史 ”的范畴,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种种论证,出现了众说纷起、意见迭出的局面,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当一个学科兴起或重建时,对一些理论问题不能不大体上规划一下,否则便丝毫无所遵循,使人无从下手。但如果争论旷日持久,一时难以休止,也不免带来“空疏
14、” 的弊端,扭转落伍现状和繁荣学术研究则无从谈起。再说,一时间要给这门学科下个确切而科学的定义尚有很大困难。目前中外学术界关于社会学、文化史竟有几十种、上百种的定义,也说明为一个学科下定义并使之被公认,绝非易事。因此没有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到解决这些问题上面,而应静心契志多做些专题研究,通过成果的点滴积累为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况且,社会生活史,语义通俗而不浅显,宽泛而不浮虚,适合当今国民文化素质背景下的吸收消化,不妨由此着手。总之,中国社会生活史的创立,前景是乐观的,但学术耕耘的甘苦也是自不待言的 2。二、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的意义学习和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生活史研究,是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史学正处于革新之中。史学研究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容狭窄、风格单调的状况?途径当然很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加强社会生活史研究,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使史学另辟蹊径,进行改革和创新,突破流行半个多世纪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足鼎立的通史、断代史等著作格局,从研究社会生活史入手,开拓和填补鼎足之外的边缘地带1 吴成国:中国人的礼仪生活序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 页。2 参见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