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82564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校园对话:最和谐的人文文化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芮建民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对话”已经逐渐变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对话”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有效手段和策略。从对话的意义上来说,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找回自我,让每个人大胆地去探索,和周围的人对话,和书本对话,和自然界对话,并在对话中了解这个世界,在对话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作为师生共同生活的主场地学校, “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人的全部的生活参与到这一对话中,包括眼睛、嘴巴、双手、心灵、精神,甚至整个躯体行为。 ”美丽

2、的校园对话则彰显出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师生生活的无限生命的活力。从学校制度、校园环境、课堂教学等,如果都以对话的形式组成实施,以对话的本质构建各种学习、生活平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将真正折射出和谐的光辉。在师生的精神世界中印刻着纯洁与宽容,自由与沟通,互助与分享,实现真正的和谐,而这种和谐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的人文文化价值取向。校园对话的主体是多元互动的。而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使校园生活过程不再单调和沉闷,而出现一种复合式的相互磨合的对话生活和对话意义。教师与教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校管理者和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制度之间,人与校园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互相2对话的方式,都有着积极会话的意向以

3、及产生的可能。例如:人与学校制度的对话,我们可以直面学校制度的本身,重新安排带人文化的软性特征,把制度转化为对话的重要资源,制订、形成、并实践它。又如:组建“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对话性团体” 。再如:校园独特的广播音乐,具有书香氛围的班级布置,学校自主开发的“礼仪教育”等课程文化,均潜移默化地参与师生精神世界的对话,生成对话的资源,最后转化为人内在的默会知识。事实上, “每一个对话者都是独特的个体,都以自身的才情与智慧,为对话提供某种特殊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相互共生,和谐生成,而互为主体。校园对话的产生条件是充满实践性的交往。弗莱雷认为, “真正的对话是一种实

4、践,因此,对话即意味着对世界的改造” 。真正通过充满实践的交往对话,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有意义。那需要怎样的实践性的交往?需具备哪些条件呢?作为最大主体的“人”在校园生活、社会社会、学科生活中则始终能和有必要以平等、友爱、谦虚、信任、充满希望、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等来观照自己的对话态度、对话方式、对话原则、对话情感,这才能进行彼此间真正的沟通。平等具有对话的可行性;友爱反映对话的融洽;谦虚使对话合理地展开;信任才能产生有价值的对话;希望使对话得以可持续发展;批判性思维使对话具有生产性、创造性、建设性。如果师生等主体之间缺乏了这些,那所谓的对话只是虚情假意的敷衍,毫无价值可言。校园对话需要如此和谐的

5、心理氛围。3校园对话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一切的对话都是促进人的发展,校园对话更是促进师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最为校园生活对话的主流是老师和学生,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知识,发展自己的快乐之家,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从外在的语言、肢体,到内在的情感上的默契,和甚至飞越时空之限的交流、交往。师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积极参与,全神投入,达到互惠。尤其是师生之间, “不仅是教师在发问,在启发学生,而且更多的是学生在发问,在探究,在沟通,互相启迪智慧,共同分享远见卓识。”不仅在课堂,在课外,在校园的任何角落, “以人为本”的校园对话,处处凸现一个人的“自我”的存在。就像当校园的桂花,我们去欣赏

6、它们,赋予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于是桂花便成了有生命的“人”了。处处感受到“人文”的存在,校园便处处具有对话的“人”在。校园对话追求一种全方面进行沟通的人文情境。从对话的意义上来说,对话除了旨在探索我们的日常关系和交流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旨在从本质上理解意识,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意识。管理者与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同的生活观,关键是两者之间有没有去认识,并达成共识。首先是消除障碍,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妨碍沟通的的因素上去,同时,每个人也都全神贯注于正在沟通的内容上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一起去认识,创造并形成新的共识。 ”同时,真正充满沟通的人文情境也总是具有以下

7、一些特点:校园中存在愉悦的言语氛围和期盼;校4园中的潜文化始终是处于舒适、宽松的文化自觉主流;具有适合的两者需要的对话空间;个体总有自我创设的的问题情境等。校园沟通并不仅仅在于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和达成工作的顺畅,而沟通的主要目的乃是流畅地与真理进行交流,从内心中得到一种体验,得到一种最大的人文关怀。校园对话是处于幸福状态中生命张扬。没有幸福感的校园对话是不可思议的,谈不上具有“生命的活力” 。老师、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并共享群体所有的生活意义。彼此幸福地既参与其中,又分享彼此,融洽、默契、共进、自信充盈于大家心间。通过对话,大家的目标日趋协调一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始终以一种温馨的语

8、态和心境进行交流,各种人际日益趋向和谐,权利和义务共同承担,集体的智慧得以呈现,个人的品质得以认同。马斯洛坚信人有能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及每个人来说是更好的世界,坚信人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即达到自我实现。我们则可以相信,美丽的校园对话,使师生实现最高的价值追求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幸福的张扬。最终也正如马斯洛所言,真正的有价值的校园对话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校园对话的幸福感使一切都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戴维伯姆认为,社会是基于意义的分享而组成的,这

9、些分享的意义就构成了文化。校园对话也基于师生精神世界的分享而构成5了最和谐的人文文化。当大家不再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念和思维假定的时候,就有可能诞生出一种新的真正的文化,而真正和谐的校园人文文化,则始终也最终通过对话,使教育仿佛是“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的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溪流,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 ”字数:2500参考: 郑金洲主编对话教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 月出版。 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 ,第五卷诗学与访谈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出版。 英国戴维伯姆著论对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 4 月出版。姓名:芮建民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联系方式:13901501132 作者简介:党员、教科室主任、南师大教育硕士校长:李柏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