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18《将相和》课件1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180821161 上传时间:2021-04-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18《将相和》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18《将相和》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18《将相和》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7单元 18《将相和》课件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一起学生字,赵,璧,zho,b,姓赵 围魏救赵,璧玉 白璧无瑕,召,诺,zho,nu,召集 号召,诺言 唯唯诺诺,怯,瑟,qi,s,怯场 怯声怯气,鼓瑟 调瑟,拒,诸,j,zh,拒敌 拒绝 来者不拒,诸位 付诸一炬,荆,jng,荆棘 负荆请罪,击缶 上卿,fu,qng,一起学生词,抵御 蔺相如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w )侮辱 欺侮 (hu )教诲 诲人不倦,q )骑马 骑车 (y )椅子 桌椅,形近字,侮 诲,骑 椅,一起读课文,课文导读 学习时,要先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故

2、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的经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直接点出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交代了“完璧归赵”的起因,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

3、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这是蔺相如分析的两种可能性和对策,目的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王变被动为主动。说明了蔺相如深谋远虑,智慧超人,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4、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这言行充分说明了蔺相如非常机智,能够看透对方心思而随机应变,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他的勇敢无畏,才智过人,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密,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

5、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说明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而且办事果断,不怕危险,显然是胸有成竹,蔺相如先发制人,把璧送回赵国。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能保证“完璧归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点明了“完璧归赵”的结果,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

6、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是蔺相如与秦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

7、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毅然地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蔺相如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事情的结果。“职位比廉颇高”引出“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此时的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与后文的“负荆请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廉颇坦诚、直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埋下伏笔,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

8、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段话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蔺相如的话传到

9、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知错后能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主题解析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写

10、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一起找拓展,关于团结的名言 (1)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2)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欧文 (3)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4)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高尔基,一起解习题,对号入座 A 勇于改错 B 勇敢机智 C 主动避让 D 耿直爽快,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 2.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 3.他(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 4.“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B,C,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