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749180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13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阅读教材,识记伽利略、牛顿在力学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和经典力学创立的标志;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人对量子论诞生与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通过对经典力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综合分析,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比分析经典力学与相对论、量子论的差异,认识相对论、量子论与经典力学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工业革命时期的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电话、飞机、汽车,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烽火、飞鸽、马

2、车(古代) 蒸汽机车、轮船; 电话机、留声机、飞机、汽车 互联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科学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瓦特改良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18世纪80年代联动式蒸汽机,增加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原因和条件,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1769年,瓦特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经过十多年的改进探索,1782年,他又制成了功效更高的复动式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机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

3、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用作提水、带动车床和织布机,一、“蒸汽时代”的到来,2.蒸汽机的应用推广,适应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 等部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美广泛 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1807年,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克莱蒙特”号试 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 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 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

4、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 此被称为“火车,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平均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5200万磅增加到45590万磅。生铁产量从25000吨增至139640吨。煤产量从260万吨增至3000万吨,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而摆脱了自然力的约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

5、布情况,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促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开始,英、美、法等成为工业国,伴随着城市化,近代意识形成,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促使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股政治潮流出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成为三股进步的思想潮流,环境污染开始,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 为基础,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业 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4.消极影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 抗加剧,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1.背

6、景,1) 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二、电气革命的出现,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用磁力产生电流现 象,实现电磁学的重大突破,为研制发电机 奠定了理论基础,1.背景,1) 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依据) (3)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2)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2.电力的广泛运用,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依据电磁学理 论,设计出环状电枢自激式发电机;电力的广泛应用与发明

7、大王爱迪生分不 开,他发明成就达千余项,特别是电灯电话 电报电影等,伏 打 电 池,莫 尔 斯,伏 打,莫 尔 斯 发 报 机,1897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改进了无线电传送和 接收设备,在布里斯托尔海峡进行无线电通信取得 成功,童年的爱迪生,爱迪生和留声机,3.影响,二、电气革命的出现,电力成为新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并巩固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异同,三、信息技术的

8、发展,1原因,1)冷战时期,美国争霸的需要; (2)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问世的“ENIAC”(埃历阿克), 运算速度每秒5000次加法,一条炮弹的轨迹只需20秒 钟就能被它算完,比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还快,三、信息技术的发展,2互联网的产生,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 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 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 网络,促成互联网产生,3.互联网的特点,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

9、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 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 的特点,4.互联网的影响,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市场和支持; 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消极方面(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国家安全问题; 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 影响了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方面,互联网对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可以开阔视野 可以增强对外交流 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可以促进学业等等,利,各种宣扬色情、凶杀、赌博等污染青少年心灵 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实际社会 现实交际能力缺乏 沉迷于网络,耗费时间,荒废学业等,弊,一、“蒸汽时代”的到

10、来 1.背景: 2.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3.影响: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2.标志: 3.影响: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背景: 2.标志: 3.影响,本课小结,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B,巩固与提高,2.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A,3. 1879年,一则新

11、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由于( )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普朗克提出量子论,A,4.早在1961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寂静是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警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 )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D,5.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