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80735928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干部能下工作思考建议(一)加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干部“能下”的社会环境当前妨碍和影响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推行的首要因素,是传统世俗观念和不良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首先,大力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对“上”的干部不搞“披红挂彩”,尽唱颂歌;对“下”的干部也不搞“摘花去绿”、尽数其过。引导广大干部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破除“上荣下辱”的陈腐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破除“不犯错误不退位”的旧思想,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新观念。同时,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克服怕得罪人、观望等待

2、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观念,坚持做到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压力,不碍于情面,敢于真碰硬,保证每项制度措施都能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广大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进干部能上能下风气的迅速形成。积极开展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宣传干部能上能下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调整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衡量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了解有关情况,提高参与评议领导干部、监督有关调整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形成良好的干部能上能下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社会基础。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对那些贯彻执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并取得成效的单位和服从组织安排、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干部要进行

3、广泛的宣传报道,弘扬正气;另一方面对那些在执行能上能下制度方面畏首畏尾、等待观望的单位及思想观念陈旧、拒不服从组织调整的干部及时“曝光”,教育广大干部引以为戒,提高正确对待干部能上能下,服从组织调整的自觉性。(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为干部“能下”提供依据第一,细化考核内容。坚持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以德才素质为基础,将考评内容确定为德能勤绩廉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5大项,并对每一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若干个测评要素。在整个考核评价内容的把握上,注重整体性、内在联系性和层次性,力求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各方面的状况。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位特点进行要素的组合。比

4、如,对于正职干部要突出了解知人善任、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作风等指标;对于副职干部则要突出当好助手、处理问题等内容。第二,全面客观分析。要坚持看领导干部实绩,不仅看其分管工作取得的成绩,更要看其本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定量分析,还要定性分析,区分本职工作与重点工作、常规工作与难点工作、一般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区别,合理评定领导干部所取得的成绩。对领导干部的不足准确把握,不就事论事,认真分析不足的原因。对确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工作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给予诫勉、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等处理;对主要由外因引起的,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为其工作尽力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三,改进考核方法。在考核方法上

5、,要实行考核预告制,在考核前公开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时间、考核地点、考核组成员和监督电话等,以便吸纳更多的知情者参与考核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测评、评议上,要力求做到代表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认真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使测评、评议结果尽可能真正体现民意,能真实反映干部的群众基础。同时,在科学选择谈话环境、谈话对象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不断改进测评的方式,比如针对不同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单独设立划票桌、划票室,设立投票箱等办法,进一步消除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保证测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四,及时反馈结果。考核是手段,重要的是将考核结果运用于被考核的领导干部。考核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

6、内采取适当的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一方面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及时了解所存在的不足,促进其不断改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反馈进一步检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达到群众满意、个人认可的效果,使干部“上”有动力,“下”有依据。(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干部“能下”的渠道第一,建立常态退出机制。除退休制度外,还应探索建立三项制度:一是任期制。通过对党政领导职务的任期作出严格规定,实现领导干部“到期”必下。二是到龄不提名制。可把选任制干部到龄不提名的规定,运用于委任制领导干部,实现干部“到龄”必下。三是党政领导干部聘任制。对专业性较强、不经专门职业训练无法从事的领导岗位,通过合同管理或契约管理为基础的聘期限制,

7、实现领导干部“约定”的下。第二,推进末位淘汰机制。实施末位淘汰制,只看绩效不看关系,只重能力不讲情面。“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不奖就是罚,末位就淘汰”的激励手段,能有效地克服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工作作风,较好地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但末位淘汰制并不适合于所有部门,在工作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部门选择上,应选择那些容易对其绩效量化分解的部门及职位。二是对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应采用放权的形式,由被评估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评估指标,然后由相关人员讨论后确定。三是对绩效的分析评估上,应当对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考虑任务绩效,也要考虑周边绩效。第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除已实行的辞职制、公示制、试用期制外,还应探索建立和实行免职制、辞退制和问责罢免制,通过组织调整实现干部的下和出。由于人为因素最多,人治作用最大,操作中最易发生主观随意性。因此,应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地增强法治因素的含量,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治作用的影响,从而构建动态调整的新机制。目前,建立这一机制应以辞职制、免职制和辞退制为基本构架,以公示制、试用期制和罢免制等为辅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