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传人:1779****392 文档编号:180696039 上传时间:2021-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海纳百川页码:第4页共4页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担,他们的 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生物学科的很多内容都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以我们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必 须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一、正确认识我国生物学科的真实国情 在生物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上,要遵循“实事求是”“动态变化”原则。 1.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坚持两点,即每一项具体内容往往由两方面构成,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

2、,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也造成了我国耕地、森林、草原、水体等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同时众多人口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冲击也越来越大。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正不断地衰减。所以我们应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坚持分析和比较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搞清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内因和外因,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生物国情。 2.要坚持“动态变化”的原则 生物国情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变化的。当前所使用教材往往是相对落后于这些发展的,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补充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就会使

3、生物教学缺乏生机。如在讲解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时,现在使用的教材提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12.7%,而最新资料却表明“五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实际已经降到了11.5%。教师在讲解这些数据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真实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在资源方面 的忧患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内心体验。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爱国。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其实国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环境,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而我们人类就是这个生态环境中的一员,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要爱国必须首先了解它。那

4、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生态环境呢?我国的高等植物种类有三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鱼类有两千多种,淡水鱼产量居世界之首,鸟类有1186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此外,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有珍稀动、植物,如“活化石”银杏、国宝大熊猫、珍禽朱鹮等。通过介绍,让学生对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动之以情”,以祖国为骄傲,增强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凝聚力。再进一步延伸到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同时,但与此相伴的生物国情面临的是一些什么问题呢?植被破坏严重、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土地沙漠化加剧,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紧迫感。 三、要实现知、情、行三者

5、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持之以恒”是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和行为变得更有持久性。为了能做好这一点,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持久地进行,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学生知、情、行的统一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而情是调和剂。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有利于生物教学工作开展的。 在实施生物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 全新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要注意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虚心请教专家,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作为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寻求更多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