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0598105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八)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仿真模拟卷(八)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主要水利工程。据此可知()名称时期开凿时间主持国家邗沟春秋公元前486年吴国西门豹渠战国公元前421年魏国鸿沟战国公元前360年魏国都江堰战国约公元前256年秦国郑国渠战国公元前246年秦国A.秦魏在兴修水利工程上竞争激烈 B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C当时各国日益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这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2、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3春秋学(春秋学的主要特点是“舍传求经”,他们在“舍传求经”时以“明王道”为原则)正统论自北宋庆历年间兴起,至南宋愈来愈盛,“华夷之辨”成为两宋时代的思想主题之一。这一意识的兴起()A表明传统天下秩序趋向崩溃 B基于两宋的历史形势而产生C反映出中原制度文化的优势 D阻绝了华夷之间的文化交流4隆庆元年(1567年

3、),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A明朝白银货币化始自于民间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D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5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关系友好 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 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6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

4、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7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 B领导的土地革命C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 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8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

5、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A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B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C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D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9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这种做法()A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 B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C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 D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1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

6、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11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12.右图为刊载于法国世界报的一幅政治漫画,反映了某一期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该漫画反映出()A欧盟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同盟关系破裂C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D世界格局多极化

7、的趋势日益加强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自宣德以后,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内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负担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携老扶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

8、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摘编自流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明代农业生产的衰变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

9、十八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为贵族。摘编自姜德福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成员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明代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特点以及引起阶层流动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近代英国阶层流动的因素,并说明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些大陆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农民起义时期,18401864年;(2)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主义形成时期,18641895年;(3)民族危机加深

10、和爱国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8951905年;(4)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失败时期,19051919年。中国近代史的这四个时期据称构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与之相对的是从1919年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现代史时期,它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近代史的划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中国近代史的划分中一个时期或四个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中国近代史的划分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15、16、1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1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的工厂工资改革延续了东北解放区公营企业从苏联搬来并最早开始推行的所谓八级工资制。和民国期间混乱的工薪制度的分等、分级不同,它在计算工资时首先按照行业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工人平均工作效率,由高到低划分八个工资等级,并制定工人技术标准,按照工人技术等级和工作好坏评定工资等级。由于标准明确化使得等级上升有了固定尺度,让一部分工人树立了“翻身”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水平。为了体现产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各大区又确定了各产业的工资“等级”,产业所分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根据国家要求,各区将重工业放在重要位置,将矿山、冶铁划为一类产业;机械制造、电力为其次

12、;轻工、纺织则更低一些。政府实际是想改变民国时期产业的关系,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产业工人水平施加的非经济力量。摘编自孙洁1950年代工厂工资改革的利弊及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16(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

13、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

14、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 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8分)17(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并在外交政策方面制定了“和平的新结构”的总构想和总战略。1969年,尼克松给国会的第一个外交政策报告宣布:“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开始。”1969年,尼克松说:“我感到美苏关系可能会是决定我的政府任期的之内和之后世界能否生活在和平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1969年,尼克松说:“把越南共和国放弃给共产党人将使我们在寻求牢固、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努力中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1969年,尼克松说:“美国对亚洲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着力对付中国这个现实我们显然不能把中国永远留在世界各国大家庭之外。”1971年,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如果美国、欧洲、苏联、中国、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摘编自(美)丹考德维尔论美苏关系1947年至尼克松、基辛格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