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0591608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 企图恢复其“失去的天堂”,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考点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产阶级,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内容 农业:实行 。 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产品分配:取消 ,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评价 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影响: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

2、许多弊病和错误。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2)提出: 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 (3)内容 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 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3、 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列宁,粮食税,租借制,工资制,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4)作用 经济: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政治: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理论:找到了一条 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方针:192

4、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 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工业化成就 两个五年计划都提前完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十四大,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农业全盘集体化 (1)历史背景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造成对 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 为了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_来克服粮食危机。 (2)实施过程 开始:从1929年集体化运动开始。 结束: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5、。 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 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粮食,农业全盘集体化,工业化,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3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_,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主要表现 经济方面: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 ,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生产资料,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政治方面 a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苏维埃成为只是负责通过

6、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_”。 b斯大林开展 运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思想文化方面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风潮。 b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橡皮图章,大清洗,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3)历史影响 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使_失去了动力。 政治上:在当时的形势下保证了党对 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思想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却因过于单一而不利于_的繁荣,经济发展,新生政权,思想文化,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

7、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1)一个背景: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叛乱,内忧外患。 (2)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3)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4)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租让制是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通过订立合同把国家当时尚无力经营的某些工矿企业、森林、油田、土地等按一定条件和期限租给外国资本家,由承租的资本家经营,承租者把产品的一部分交给苏维埃国家,并按合

8、同提取利润,合同期满后,国家即将企业收回,资本家得到的是利润,国家得到的好处是发展了生产力。租借制是把一部分国有的暂时无力经营或不便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租借给本国资本家、合作社或个体劳动者经营,旨在减轻财政负担,加速恢复日用必需品的生产,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1)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 (3)四大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

9、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苏联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国家占有了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阶级的富农被消灭;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基本建成。苏联最终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

10、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措施对农业经济产生了不同影响。 (1)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农业集体化的实行,过度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1、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3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逐步确立起单一公有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具有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特征。 4“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形成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

12、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史论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政治危机 史料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解读史料

13、表明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夕,俄国国内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新经济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史料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解读史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证明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正确性,2

14、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史论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成效 史料经过苏联人民艰苦奋战,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 解读史料充分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建起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史料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漫画,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解读从

15、漫画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 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6、。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1)一个勇敢的调整 (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01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0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