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0508855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课标实验版必修1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知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 汉朝:王国问题的解决(1)汉初:地方在很长时间里还是并存。(2)汉武帝:措施:颁布“” , 将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影响:利:弊:2. 唐朝:唐中期, 朝廷在地方上设置,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 往往发展成为严重削弱中央集权。3.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原因目的:(2)基本方针:(3)具体措施:军事行政财政(4)影响:A 积极方面:B 消极方面:4.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 内容:(

2、2)作用:二、君主专制的加强1.汉朝(1)措施:汉承秦制(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如等)有所变化:汉武帝: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等 ,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 , 以削弱相权。(2)影响: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3唐朝:(1)措施:完善了制( 2)职责:省决策机构(负责);省审议机构(负责);省执行机构(负责)下设六部 ,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核);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部(主管礼仪、科举);部(主管军事);部(主管刑狱);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3)作用:4宋朝:(1)措施:设立是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1 / 5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影响:5.

3、元朝:设, 是最高行政机构。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制(内涵:)(1)内容:(2)影响:2魏晋南北朝时期:制( 1)含义:( 2)影响:3隋唐清:制(1)产生、发展历程:隋朝:唐宋元:(2)作用: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明清):拓展探究探究一:分封制、郡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制行省制盛行的时不代同和中央政点府关系作用和影响相同点探究二: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异同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不时代不同同点内部结构不同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相同点2 / 5探究三: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其实质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 史书上说“汉承

4、秦制”。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A 宰相制度 B郡制度 C皇帝制度 D选官制度2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 ,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A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3. 唐太宗时期 ,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 ,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5、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 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 宰相权力走向分散5有位学者指出:“传统政治中 ,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是一部不断磨擦 ,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 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 汉代B唐朝C宋初D元朝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减食与之”。巨

6、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遂埋此子”。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B察举制C 刺史制度D 九品中正制8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A 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郡制D 科举制9. 荀子 ?君道:“墙之外 , 目不见也;里之前 , 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 远者天下 , 近者境内 , 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 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0北宋加强

7、中央集权,其核心措施是围绕A 、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中央和地方统治集团的矛盾D 、北宋和辽国的矛盾11“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 ,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实质问题是3 / 5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12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 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为后来历代沿用。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B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C元朝设立中书省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3 “君主近臣, 代起执政

8、, 品位既高 , 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布衣为相 , 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 扩大尚书权力C置三公 ,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14 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 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 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 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15 下列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一组是A 御史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通判D郡守、巡抚16. “分封制郡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

9、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7.关于我国行省制度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B 有利于国家统一C在全国各地均设行省D 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18.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 , 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 , 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 , 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巡检司 D 宣政院二、非选择题1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 , 则门下缴驳 ,又上中书 , 中书又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

10、若事可行 ,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 ,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 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庶事相启沃 ,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 ,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 ,朕何忧也!”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唐代初年 ,皇帝

11、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 ”后 ,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4 / 5(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2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郡, 倍多于古 , 或地无百里 , 数并置;或户不满千, 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 , 吏卒又倍 , 租调岁减;清干良才, 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 十羊九牧。引自隋书杨尚希传【材料二】景德、祥符中, 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 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

12、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 较之先朝, 才四十余年, 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 一千二百五十 , 而一州一所任之职 , 素有定额 , 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 , 而又三岁一开贡举 , 每放近千人 , 复有台寺之小吏 , 府监之杂工 , 荫序之官 , 进纳之辈 , 总而计之 , 不止于三倍。引自包拯奏报【材料三】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 全国人口5959 万 , 官员 7500 人 , 官民之比为l : 7945 人;而唐高宗时, 全国人口5288 万, 官员13465 人, 官员之比已增加一倍。为1:3927;元成宗时 , 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 , 官员已增至2 25 万人官民之比为1: 2613;清康熙时 ( 注:指康熙初年) 全国人口2459 万万 , 官员 27 万人 , 官民之比已高达1: 911。-引自江淮论坛请回答:(1) 根据以上材料 , 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