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80498491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 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一、课标解析课标:分析有关资料, 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 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不断变化中按时间尺度分为、。近代气候变化特点: 全。球气原候因: 变。化海平面。危害:。可能影响影响生产。具体:。影响过程。导致。适 应 对 策 :、等。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原因是。(

2、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 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 , 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及增加的原因, 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1 / 7在联系 , 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答案:( 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 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 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 使海平面升高, 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 , 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

3、变化, 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读图 , 分析回答:( 1)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 ) 大 气 中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与 日 益 俱 增 的 原 因 : 一 是 大 量 燃 烧 矿 物 燃 料 ; 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 填入下表空格中, 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状况发展下去, 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解析:前两问较基础, 后两问难度较大。第(3)问重

4、在分析图, 由, 反映 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 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第( 4)问 , 按状况发展 , 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 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 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 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需认真分析。答案:( 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 2 )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 3)按表中情况分析 , 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 4) A、 C、 E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百年来 , 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2 / 7高比较明显C、人类历

5、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D、从季节来看, 我国冬季增强最明显北半球冬至日 , 航行中的海轮上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 74 , 物体影子朝北 , 从收音机里听到时间是 8:20, 回答 2-3 题。2、此时该船位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3、上述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内环境变迁将被迫举国移民, 这里所讲的“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C、酸雨侵蚀D 、臭氧层空洞4、我国CO2 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 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 减少能源消耗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 改善能源消费

6、构成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工业布局, 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A、B、C、D、5、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 是因为()A、吸收太阳辐射, 使大气增温B、破坏臭氧 , 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6、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新能源禁止燃烧矿物燃料禁止滥伐森林 , 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加强国际间合作A、B、C、D、7、据估计 , 由于 CO2、 CH4、 N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 1 月 0等温线

7、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C、珠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将往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2003 年 12 月 , 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 , 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若3 / 7右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 , 据此判断第8-10 题。8、四点所代表的能源中, 成本相对较低 , 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是()A、B、C、D、9、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A、核能B、天然气C、煤炭D、可再生能源10、下列能源中 , 发电成本最高的是()A、水能B、 核能C、天然气D、太阳能下图为某群岛示意图, 此季节我国盛行东南风,M

8、线为晨昏线 , 此时为某月10 日, 读图回答 11-13 题。11、此时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A、 9 日 23 时B、 10 日 1 时C、9 日 13 时D、 10 日 13 时12、当图中夹角为 20时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B、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006C、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D、该地区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南13、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地震B、全球性气候变暖C、 泥 石 流 、 滑 坡D、海洋环境污染14、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据推测21 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上升2-5 摄氏度 , 若这种推测属实 ,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9、)海水蒸发旺盛, 水循环活跃 ,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多我国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的农田范围缩小随着海平面上升,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有淹没的可能我 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 畜牧业地区范围缩小二、综合题:1、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长示意图”, 并回答:4 / 7( 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增长的曲线是。( 2)计算 19 85-1968 年这十年间CO2含量平均每年增多ppm。( 3)为什么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答:由于、大量燃烧、和。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 加上大量被砍伐所致。( 4)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 , 为什么?( 5)列举一、二项事例 , 说明由于 CO2

10、 的增多使气候发生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后果:。( 6)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适应对策。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 (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 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 A 预案 , 全球自 2000 年起 , 平均气温每10 年升高约;至2100 年 ,按 B 预案和 C 预案 , 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 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五、能力提高1、读图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 ,A 、 B、 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1、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5 / 7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 ) 图中C 、D两地 纬度 相当,气 温差异 却很大的 原因是。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 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 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 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3、据专家预测, 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 年将升高4050 厘米。图12 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4、图 2 为 1951 2002 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 1)、 1951 2002 年 , 我国A.各地都增温6 / 7B.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 西北、华北、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