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80497470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12月阶段测试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曹杨中学高三年级12 月阶段测试 ( 化学解析版 )(上海市十二校联考)一、单选题(每题2 分,共 10 题, 40 分)1、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由于“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而获奖,下列有关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分子呈正四面体,键角, 1mol 白磷含共价键 6molB. 臭氧分子呈直线型,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C. S8 是分子晶体, 8 个硫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摩尔质量为 256gD. 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试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结构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好相关的内容进行解答。【解答】A. 白磷是正四面体分子,键角是60,

2、 1 摩尔白磷含共价键6NA 个,故A 正确;B. 臭氧分子中含有键,分子模型为V 型而非直线型,故B 错误;C.S8 是分子晶体,8 个硫原子形成环状结构,摩尔质量为256g/mol ,故D.冰熔化时主要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并未断裂,故C 错误;D 错误。故选A。2、下列表示氮原子或氮分子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B. 氮原子电子排布式: 1s22s22p5A. 氮分子的电子式:D. 氮原子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 氮分子的结构式: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子式的书写、轨道表示式、电子排布式以及结构式的判断,难度不大,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A. 氮分子的电子式:

3、,故 A 错误;B. 氮原子最外层只有5 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为 1s 2s22p , B错误;23C.N2 的结构式为:NN,故 C 错误;D.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为,故 D 正确。故选 D。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B.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原子)质量单位是摩尔C. 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佛 D. 1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阿佛加德加德常数常数个原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几个概念,根据教材中的概念来分析,难度不大。【解答】A. 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 ,而相

4、对分子(原子)质量单位为1,故 A 错误;B.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用来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故 B 正确;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规定: 0.012 kg12C 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而不是别的或任何碳原子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12C、 13C、 14C),故 C错误;D.有的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O2、 NaCl等,故该说法错误,故D 错误。故选 B。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定呈- 2 价B.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C.化学键只存在于晶体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中不可能是 600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难度不大,掌握好化学键、分子构

5、型等内容即可解答。【解答】A.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可以为 -2 价(普通氧化物中)、也可以是 -1 价(过氧化物中),故 A 错误;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为酸性氧化物,故B 正确;C.液态H2O分子中存在H 和 O之间的共价键,但液态H2O不是晶体,故C错误;D.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故 D 错误。故选 B。5、以下物质的实验室制备不合理的是()A.用铅皿制备B.用浓硫酸制C.用磨砂接口的装置制D.用浓硫酸制HF备HI备HNO3HCl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频点, 难度中等, 注意掌握好相关物质的性质来解答。【解答】A.

6、由于HF能腐蚀玻璃,因此用铅皿来制备HF,故A 不选;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制备HI ,故B 选;C.硝酸不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因此可用磨砂接口的装置制备HNO3,故 C 不选;D.实验室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在加热时可生成HCl,该实验方案合理,故D 不选。故选 B。6、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Ba(HCO)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 AlCl 3B. Na2OC. FeCl2D. SiO2试题解析:【分析】侧重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反应原理的考查, 把握物质的性质、 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选项 A 中相

7、互促进水解反应,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Al 与氯气化合生成AlCl3, AlCl 3 与 Ba( HCO3) 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故 A 正确;B.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但Na2O与 Ba( HCO3) 2 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只生成碳酸钡沉淀,故 B 错误;C.Fe 与氯气化合生成FeCl3,故 C错误;不反应,故 D 错误。D.Si 与氧气化合生成SiO ,但 SiO与 Ba( HCO)2223故选 A。7、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事实有() Cl 2 与铁反应生成 FeCl3,S 与铁反应生成 FeS; Cl 2 和 H2 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

8、应,而 S 与 H2 反应需较高温度;将 Cl 2 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硫;常温时硫单质为固态而氯单质为气态。A.B.C.D.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角度, 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把握比较非金属性的方法, 非金属性属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非金属性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题目难度不大。【解答】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反应, 生成产物的化合价越高, 则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所以 Cl 2 的氧化性大于 S 的氧化性,所以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的强,故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Cl2与 H 混合,强光照射剧烈反应,而2S 与 H2 反应需较高温度,氯气比

9、S 与氢气反应容易,则说明非金属性Cl S,故正确;将 Cl 2 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S 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所以能证明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的强,故正确;常温时硫是固体, 而氯气为气体, 都是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无关,所以无法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故错误。综上,故 B 正确。故选 B。8、在四个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分别通入等体积的下列各组气体相混合, 在 20时经过足够时间后 , 则容器中压强最低的是()A.NO和 O2B.NH3 和 HClC.CO和 N2D.H2S 和 SO2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难度不大, 注意掌握好

10、阿伏伽德罗定律和物质的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体积相等的情况下,物质的量相等。而根据 PV=nRt 可知,在恒定容器内,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A.2NO(g)+O2(g)=2NO2(g) ,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氧气混合后一氧化氮完全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氮,同时还有过量的氧气,容器压强会减小,但不会最低,故A 不选;B.NH3(g)+HCl(g)=NH 4Cl(s) ,等物质的量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后完全转化成了固体氯化铵,没有气体剩余,则压强最低,故B 选;C.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氮和氮气混合后不发生反应,

11、压强最大,故C不选;D.2H2S(g)+SO2(g)=3S(s)+2H 2O(l) ,等物质的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完全反应,二氧化硫过量,反应后生成了硫固体和液态水(20时),则压强减小,但不会最低,故D不选。故选 B。9、下列各组离子, 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K+、NH4+、 NO3- 、OH-B. Na+、Ca2+、 H+、HCO3-C. K+、H +、NO3- 、I -D. K+、NO3- 、Cl - 、Mg2+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题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解答】A.NH4+、 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B.H+、 HCO3-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选;C. 酸性条件下,NO3- 、 I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D. 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 不选。故选 C。10、实验室里运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并符合环保的是()ABCD除去氯气中的杂质制取 84 消毒液(NaClO)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