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80467177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1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 V 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报任安书最新同步教案报任安书教案12【教学目的】1、 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 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3、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4、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5、 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教学重难点】1、 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2、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3、 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

2、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二、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兼管国家典籍、 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 ?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3、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 (前 91)写成史记 。

4、(投影片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共 52 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 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

5、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三、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1、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 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 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2、 内容与形

6、式梳理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明确: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 段)复信内容: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 段)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 4 段)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 段)请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大意明确: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

7、辱, 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 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3、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

8、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具体研习,掌握重点字词句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补充)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第 1 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第 2 段:戏弄、特、勉励第 3 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第 4 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考、综第 5 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字词。司马迁再拜言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请略陈固陋阕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流俗所轻也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卒就死耳用之所趋异也积微约之渐也具于五刑审矣,何足怪也殆为此乎

9、?仆于妻子何如哉亦颇识去就之分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仲尼厄而作春秋不韦迁蜀发愤之所为作也以舒其愤仆窃不逊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会遭此祸虽万被戮,岂有毁哉虽累百世,垢弥甚耳通其狂惑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书不能悉意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特别注意一些重点语句。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刑不上大夫C、此言士节不可以不勉励也。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E、且死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F、宁得自引深藏与岩穴邪?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参看中国人史纲),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

10、视。信中,解释自己无法做到任安所希望的“推贤进士”,倾诉郁积已久的悲愤,坦陈了受刑后的苟且偷生的深层原因完成史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司马迁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羞辱,坚忍不拔,顽强著述,终使自己和史记同垂千古!第一段:先复述任安来信的内容第二段:说明忍辱偷生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流传后世第三段:列举为后世传颂的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历经苦难、献身著述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第四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第五段:书信的结尾,再次倾诉自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翻译:第一段:1、太史公,愿像牛马一样供您驱使的(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向您再一次跪拜陈述,

11、少卿足下:2、前些时候,承蒙( 委屈 ) 您屈尊写信给我,用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慎重的道理教导我(教导我慎重地与人交往),并以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3、情意诚挚恳切,如果您责备我不听您的劝告(好像是在责备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附和(盲从、听信)一般世俗庸人看法的话,其实我并不敢这样做的。4、请允许我简略地陈述一下(说一下)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5、隔了很久没有给您复信,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事而责怪。补充:足下(对别人的敬称)在下(对自己的谦称)令尊(对别人父亲的敬称)令堂(对别人母亲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子的敬称)令爱(对别人女儿的敬称)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小女(对自己女儿的谦称)家父

12、(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第二段:1、按人之常情(本性)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顾念妻子儿女的;2、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的(被动句),是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3、如今我很不幸,早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之间的相亲(互相爱护),孑然一身孤独地生活,少卿您也看得出我对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4、再说(况且)真正的勇士不一定要为名节大义而死(“死”字是为动用法,为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气节大义,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啊!5、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却也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怎么会至于(沦落到)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

13、?6、再说那些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辱),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7、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在如粪土一般污浊的牢狱中而不推辞的原因,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而死(了结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扬了。(倒装句中介宾成分作状语后置)第三段: 1、古代拥有财富、地位尊贵但姓名默默无闻的人,是数不胜数的,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特殊(非同一般)人物才能名扬后世(为人称道)啊。2、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而推演出周易;仲尼在穷困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在失明后才(就)写出了国语;孙子被削去了膝盖骨后编著了孙膑兵法 ;吕不韦被贬官迁徙到蜀地后,吕氏春秋 才流传于世;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愤懑之情而创作出来的。3、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才记叙以往的史事,期望将来有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