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80467168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朱自清, 感受这位爱国知识分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2 通过审美活动体验,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3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的基本方法。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阅读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的多元、创新阅读。二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讨论相结合。2 涵泳法、美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教学探讨。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教学目标1 自主阅读,能够捕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梳理出散文情感脉络,整体把握作者情感。2 涵泳揣摩,通过对1、2、3、6、7、8 等段落关键词句的咀嚼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二教学过程(

2、一)作者与作品11 你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能够说说内容吗?你喜欢他的作品吗?试作简要分析评价。(主要是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可以据作者作品的整体而言,也可以就作者的某一篇作品)2 谈谈你所知道的朱自清。(不求完整,一鳞一爪皆可)3 教师视学生发言情况作补充。(现代作家。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知白。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长于扬州。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转入本科哲学系。 “五四”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 并开始新诗创作。 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六师范,上海中国公学, 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 1922 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

3、月刊,发表长诗毁灭,之后参加过文学研究会。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文学研究。 其间创作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散文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31 年赴伦敦学习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 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 年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1938 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 1946 年李公仆、闻一多被害,受到很大震动。清华大学复校后继续任教。 他坚定站在民主革命一边, 反对内战,直到临终前还嘱咐家属拒绝“

4、美援” ,不要买政府配给的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民族气概” 。作品有诗集血潮(与俞平伯等合集)、踪迹(诗与散文合集)、背影2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散文集)以及评论集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尺度论雅俗共赏等,解放后,出版过朱自清选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二) 自主阅读,涵泳揣摩,整体把握。1轻声阅读,初步感受。2涵泳揣摩,把握脉络。 (要求动笔,动手,动口。能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能够揣摩一些关键词句的潜台词,能够作适当的标注与点评)(三) 交流阅读收获,揣摩关键词句,理清情感脉络。1 互相交流阅读成果,彼此表述对文章情感的理解。2 关键词句的

5、筛选,揣摩潜台词,把握情感脉络。 (此项内容已经要求在阅读时做了准备并且同学之间已经做了初步交流,因此,这里可以集体梳理一下)关键词句:(在理出这些词句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进行揣摩,能够说出隐含在表像下面的情感, 充分挖掘其潜台词,从而把握作者情感及其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3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6、的。?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一想,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3 品味 1、2、3、6、7、8、9 段的语言,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及变化。? 心里颇不宁静(第一段:孤寂的氛围、淡淡的哀愁)? 路、树、月(第二段:幽僻、寂寞、蓊蓊郁郁的、月光淡淡的)? 独处,到了另一世界里(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六段:

7、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蝉声、蛙声)?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经无福消受了(第 7、8 段:热闹、风流、嬉游、有趣)?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第九段:到底、惦着江南、猛抬头)4心里颇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着江南(四)诵读体验,交流感受。1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诵读体验。2听朗诵录音,进一步感受,并能够与同伴交流新的感受。三课后1 品味 4、5、6 段语言,鉴赏意境美,能够作适当点评,并有旁批。2 采莲赋西洲曲欣赏。3 鉴赏意境美的体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涵泳美读,鉴赏文本的意境美, 能够概括提炼鉴赏意境美的一般方法;通过个性化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创新阅读。二教学过程(重点鉴赏4、5、6

8、段和采莲赋西洲曲)(一)涵泳品读第四段,鉴赏月光下荷塘宁静之美。1 自由朗诵,概括表述这一段的意境,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2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一段的意境,并能够根据文本作简要分析,同时提示朗诵时注意点,能够根据提示和理解朗诵。5(表述的语言能够概括意境特点,能够入境并分析出意境所传达出的感情;能够从具体的语言入手进行分析;尊重多元解读,但对明显错误要及时讨论或纠正)3要点把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清雅幽僻、宁静迷蒙的画面;画面与心境;写景的层次等。(二)涵泳品读第五段,鉴赏荷塘上月色迷蒙之美。1涵泳朗读,动手用文字写出意境及其传达出的感情。2组内交流,并且推荐人员班级集体交流,师生

9、共同评价讨论。鼓励多元解读、创新阅读。3美读。学生朗读,并且说明朗读的注意点。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注意事项。4注意点:写月光重在写月光投影,使月光有了实感质感;静态动写,“泻”“浮”“洗”“笼”等动词的精妙所在;作者为何喜爱这淡淡迷离、朦胧苍茫的月色,说“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此段通感的妙处何在等。(三)涵泳品读第六段,鉴赏荷塘四周幽远朦胧之美。第五段可以从略,但描写的层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要琢摸。(四)概括鉴赏意境美的一般方法。1让学生自己概括,根据自己在本文的鉴赏过程中的体会来总结。允许争议,可以讨论,不必求全。2教师可以帮助进行语言概括,使表述更准确。3几个角度:品味语言、语境的修辞妙处、表现手法、再现画面6与入境、意境与作者情感等。(五)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再听听4、5、 6 段的朗诵录音。(六) 鉴赏采莲赋西洲曲可以选择采莲赋让学生将刚刚总结的鉴赏散文意境美的方法移植到诗词歌赋的鉴赏上来,明白文学作品的鉴赏是相通的。可以先品味此赋的细节描写之妙,再揣摩用词之精当,然后再鉴赏意境之美妙以及传达出来的感情, 最后进一步理解作者引用此赋的真正目的等。三结束小结。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