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80459584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课 土地改革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承上启下, 教师讲授: 在旧中国,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 富农,占有 70% 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农村人口 90%的贫农、 雇农和中农, 却只占有 20% 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 不得饱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

2、封建土地制度。你知道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吗?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一、土 地梦想土地改革的背景课件出示资料:学生阅读材料及教材第一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 解放前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如何?(2) 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3) 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 受尽剥削, 生活不得温饱。 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

3、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过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二、暴风骤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课件出示: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图片,教师简介: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识记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2土地改革(1) 目的课件出示教材第一目小字部分,探究土地改革的目的。生: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4、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 过程课件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试分析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生:主要地点是在新解放区。步骤是从1950 年冬开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讨论: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分给地主一份应得的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 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3) 结果学生回答: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

5、了7 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渡:近 3 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三、千秋功业土地改革的意义1. 课件出示材料:材料一 这是 1952 年 1 月 1 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 枚。材料二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

6、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材料四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 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 1.4363 亿吨,比1949 年增长了26.9%。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四则材料及教材最后一段,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问题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

7、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2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教师指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并识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3教师出示或指导学生识读本课四幅插图,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的经过和土改后农民的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本课小结课件出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教师总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2005 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人文关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

8、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称为继 20 世纪 50 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 80 年 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依然任重而道远。板书设计【历史史料】土地改革的结果时任四川省金堂县杨柳乡乡长的彭世康说: “我们这里土改一结束, 正好是国庆节, 到县上去参加活动。 我们这里雇农出身的张德宽, 他分得了土地, 拿着土地证, 分得了地主的浮财,分到了皮袄,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四川省金堂县农民张德宽说:“我们分得的东西, 胜利果实。 就把皮袄穿着上街的嘛。 那天热嘛,让把分得的东西拿去。”彭世康说:“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穿,那么热。嘿,他说

9、祖祖辈辈都没有穿过,现在分得了土地,分得了这些,就是要穿给他们看。”张德宽说:“都看我,问你这个皮袄是分到的?我说是嘛。哦,你们把人家皮袄都分到了,他们这样说,我说真的分到的哟,哎哟,这么好的皮袄你分到了?我说是嘛,没收到的。”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 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最全面、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改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 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 亿吨,比1949年

10、增长了 26.9%。【典籍广角】2005年废除农业税2005年 12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1958 年 6 月 3 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3农业税实际上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农业税条例实施以来,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 发展农业生产、 保证国家掌握必要的粮源、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等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步突出,引起了中央的高

11、度重视。从1990 年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起,农民减负和农村税费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1990 年到 1999 年,中央着重解决国家税收之外对农民的各种收费、罚款和摊派问题, 然而,在实际中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并未消除。1998 年 10月,国务院成立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由治乱减负适时地转向税费改革做准备。进入新世纪,税费改革开始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进行试点。200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安徽全省进行了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2002 年,在总结安徽、江苏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

12、扩大到了20 个省市区,并及时明确了目标要求。2003 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达到305 亿元。从 2004 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当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央将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决定。2005年,全面取消牧业税,同时加快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步伐,并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区自主进行免征农业税的试点。2005 年 12 月 29 日,十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 600 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