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0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459245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0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0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0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01在沙漠中心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这位法国作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自己冒险的人生。所以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两点: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作者的每次飞行,那么这位作家笔下的变幻风光,他的冒险生活,乃至献身精神等英雄行为和大无畏精神及意义都会大打折扣。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在阅读时会有种若无其事的轻松,而且也不可能真正估量这位作家在这篇中所

2、体现的这种责任感。文本细读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那种说法。通过对文字的推敲,深入感悟文本内涵。2、寻找“缝隙”,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我们对这些“矛盾”进行细读、阐释,就能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3、比较对照。我们可以把文本与原文对照,可以把文本跟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从比较中寻找文本的独到之处。4、知人论世。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听同行上课、多看教育教学杂志,来打开细读的视角。只有“眼睛”在场的细读是无效的只有“头脑”在场的

3、细读是低效的唯有“生命”在场的细读才是真正高效的。“与读共舞”,是一种幸福的折磨、痛苦的享受,是幸福和痛苦纠缠、交织在一起的过程。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细读文本,关键不在于文本本身,而在细读着的那个人,在细读文本中,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美丽的倒影!通过文本细读,老师的精神触角将会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诗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细读实在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解构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