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455697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山中避雨节次第1课时备课人赵群友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2、学会整体阅读,了解本文的叙事特点,理解记叙的线索。过程与方法学会整体阅读,了解本文的叙事特点,理解记叙的线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读课文,理解、把握、归纳课文要点的能力。教 学 重、难 点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预习反馈 1、字词积累寂寥(lio) 嘈(co)杂 冗(rng)长 陶冶(to y) 乐yu以教和h 和(h)歌 工尺(ch) 弄:弄(lng)堂;捉弄(nng) 和:和(h)平;和(h)歌和(hu)药 乐:乐(l)趣音乐(yu

2、) 2、词语解释趋之若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怨天尤人:埋怨上天,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 怪,归咎。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2、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等。二、整体感知1、朗读:朗读演示。(可请朗读基本功好的学生读,或者教师范读)朗

3、读要求:思考记叙六要素,准备概述事情经过,明确记叙的线索。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过程表述出来。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明确:时间:前天 地点:西湖山中三家村小茶店 人物:“我”和两个小女孩事件的起因:山中遇雨,到小茶店避雨。事件的经过:听琴借琴为安慰两个女孩拉琴女孩唱和与山村青年齐声歌唱。事件的结果: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以这天的经历和感受实证“乐以教和”。故事梗概: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

4、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三、合作探究1、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点? 明确:事情线索:遇雨、避雨借琴拉琴、和唱齐唱、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总结线索特点: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2、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3、全文五个自然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分别请用24个字概括。第一段:山中遇雨第二段:两种心情第三段:借琴第四段:拉琴唱歌第五段:辞别四、课堂小结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去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情趣盎然。 五、课堂作业1、书面作业:抄写字词。2、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题,准备讨论。板书计划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感情线索:作 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