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453389 上传时间:2021-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 湘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导学案-2.2.3环境污染与破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目标导航1了解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2. 弄清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3学会自觉爱护环境,依法保护环境。学习方法:1注意归纳学习内容;2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思考问题。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与破坏。填一填: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等。想一想:在你生活中让你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是什么?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白色垃圾、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2、。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因素:一是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同时排放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较低且面临着快速发展的问题,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课堂导学方案【走进生活】生:学习活动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能直接感受到的比较典型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师:教学建议 1导入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2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生

3、活中的现象,感受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3点评,然后小结:我国人口太多,加上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活方式,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明确观点】生:学习活动 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2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问题探究: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小贴士:No.1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探究!No.2观点提示一是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

4、境的最大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同时排放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较低且面临着快速发展的问题,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另外,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合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入体验】生:学习活动 再现一个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或是由教师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问题),然后认真体验和感悟,并在小组中交流、分享! 我的感悟是:师: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他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或教师提供的典型的环境问题进行

5、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贴士:情境例示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正导致每年35万至40万人死亡,每年还有3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死亡,另外,还有6万人因水质较差患上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死亡。世界银行此前的研究报告则显示,在全球20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感悟”提示: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了人们生病死亡,同时,在全球20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就占了16个。这十分明显地说明了中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且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3点评,然后小结:我国的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直接制约着

6、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会运用】生:学习活动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国家应该:青少年应该: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的“导行”应该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从学生收集或老师展示的资料中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也可以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准备怎么做。小贴士:情境例示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2009年甲流;2010年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近年来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观察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阿巴拉莫维兹说,最新研究发现, 频繁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一种破坏生态的生活方式。我国最近几年自

7、然灾害一年比一年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为了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应该从自我做起,采取一种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 唯一的星球 共同的未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的确定,表明了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坚强决心。常德市委、市政府禀承“生态立市”理念,立志将常德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城市,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去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澧水水质达到类标准,沅水水质达到类标准,农村水库禁投水域水质明显改善。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3点评,然

8、后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课堂小结方案生: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是 ; 重点是 难点是 易错点是 小贴士:通过学习,你还有疑问吗?若有,请记录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注意本课内容与下一节保护环境之间的衔接关系。2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习的点评。课堂评价方案1漫画反映出的问题是 A加快经济建设有时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污染破坏环境 C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完全遏制 D我国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到

9、了无法解决的地步2目前,我国固体垃圾堆存量近80亿吨,占地200多万亩。全国年排放废水近600亿吨,近1/3的地表水为劣五类水,一些地区几乎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这表明( )A我国资源形势相当乐观 B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C应该先治理后污染 D应该先污染后治理3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这说明 ( ) A我国必须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 B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再也无法治理好 C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沙尘暴”的出现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4目前,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 )森林面积减少,天然植被遭到破坏 大气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

10、不断扩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A B C D5据报载:荒漠化已危及全球1/4的陆地,52亿公顷可耕地的2/3已被毁,2.5亿人受到直接影响,10亿人受到威胁。为此,联合国制定了防治荒漠化公约,并已召开两届成员国部长会议,研究治理荒漠化对策。这一事实表明 ( )A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因而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B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 C环境问题在我国表现不严重,不必当成大事来抓D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6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我们无时无刻不享受到地球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多样的环境与多样的食物,使我们悠游其中而浑然不觉。即使是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付出最

11、高昂的代价,人类还是无法有效地复制出地球这样一个生物圈,哪怕是小小的一部分。(1)你能说出你所在的地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吗?请你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2)环境保护需要在一个法律健全的社会环境中运行,请至少写出4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名称。(3)谈谈自己如何为建设“绿色家园” 作贡献。参考答案:1B 2B . 3C . 4B. 5A6(1)一些污染严重的沿江企业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进沅江;捕杀珍惜野生鸟类和动物;滥砍滥伐树木;等等。(2)宪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3)搞好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的宣传活动;回收各种废旧物资:纸张、酒瓶等可以重新利用;电池等有害物质集中堆放;不用一次性木筷、饭盒、超薄塑料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