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0406471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小学、中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五)【幼儿园】1.(江南博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把()放在首位A.幼儿智育B.幼儿德育C.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D.幼儿美育2.(单选题)幼小衔接的任务不包括()A.社会适应性B.学习与行为习惯C.身体素质D.一定的识字量3.(单选题)下列关于幼儿教育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能否贯彻实施完全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B.教育目的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唯一依据C.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D.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依据家长的不同要求提出来的4.(单选题)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提出来的A.方法和手段B.性质

2、和特点C.原则和规律D.原则和方法5.(单选题)()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A.学前教育目标B.学前教育手段C.学前教育启蒙D.学前教育内容答案:1.正确答案:C解析:幼儿园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机构,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正确答案:D解析:幼儿教育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助于他们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3.正确答案:C解析: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来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3、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正确答案:B解析: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5.正确答案:A解析: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我国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小学】1.(单选题)某小学开设了几十个课外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2.(单选题)对小学低年级

4、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对讲一些比较具体.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单选题)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A.最近发展期B.生长高峰期C.心理断乳期D.发展关键期4.(单选题)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哪个特点()A.属于接受学习B.具有直接性的特点C.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影响D.按预定教学计划系统连续地进行5.(单选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

5、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答案:1.正确答案:D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稳定性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变化速度大体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变性: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发展有可变性。顺序性指人的心理发展在整体上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是从低级向高低发展,而且是不可逆.不可逾越的,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2.正确答案:B解析:发展

6、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者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幼儿园的儿童,由于其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形象思维),所以其教育方式要避免抽象语言和手段,要多采用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故选B。稳定性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变化速度大体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变性。不平衡性:指的是人的身心发

7、展不是匀速进行的,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差异性是指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教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有自己的速度与节奏等,会出现一定的个别差异;还会出现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能力倾向性3.正确答案:D解析:人的发展有其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个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的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4.正确答案:B解析:学习的主要特点是:(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

8、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中学】1.(单选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实

9、施()级课程管理方式A.1B.2C.3D.42.(单选题)以下课课程属于校本课程的是()A、小学语文B.小学科学C.小学课程标准D.学校的古诗词选修课3.(单选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而设计的,具有选择性.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人才成长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4.(单选题)历史.地理.政治融合为综合社会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这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联络课程5.(单选题)分科课程的理论代表()A.卢梭B.怀特海C.赫尔巴特

10、和斯宾塞D.杜威答案:1.正确答案:C解析: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方式,构建国家(国家课程).地方(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2.正确答案:D解析: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土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3.正确答案:B解析: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形成学生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要求。选修课程是学生可以根据自

11、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的课程。它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而设计的,具有选择性.多样性。选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人才的成长4.正确答案:B解析: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这与相关课程不同。例如,历史.地理.政治融合为综合社会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中学的理综.文综属于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5.正确答案:C解析:近代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泛智课程”,赫尔巴特根据人的“六种兴趣”设置的课程,斯宾塞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设置的课程,都属于分科课程。所以赫尔巴特和斯宾塞都被称为学科

12、课程论者。综合课程由怀特海率先提出。活动课程的代表是卢梭.杜威【幼儿园】1.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2.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 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3.()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晏阳初4.幼儿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把生活常规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因此,习惯养成教育也要采用()A.操作法B.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C.示范讲解法D.随机教育5.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B.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C.保护感染源、

13、控制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解析:1.正确答案:C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恐惧、绝望、狂喜等都属于这种情绪体验2.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义务教育只包括初中和小学共九年3.正确答案:B解析:陶行知他毕生从事旧教育的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办了“乡村儿童团”4.正确答案:A解析:操作法是社会常规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幼儿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

14、把生活常规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随机教育法是教师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及时.灵活的教育。处在3-6岁的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少,并且个体差异大,常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因此,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随机偶发事件进行教育。 示范讲解法是生活常规教育中最基本的办法,主要是有整体示范讲解法和分解示范讲解法。对于比较简单的生活常规一般采用整体示范法,对于较难的生活常规,通常先采用分解示范讲解法,然后再进行整体示范讲解。 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是指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生活常规是每个幼儿都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给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因而,生活常规知识和技能往往通过集中训练的方法传授。但是,由于

15、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必须通过个别指导使幼儿能逐步掌握相应的生活常规教育内容5.正确答案:D解析: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小学】1.教师专业自我的主动建构是通过()实现的A.入职指导B.在职教育C.职业培养D.自我教育2.印度“ 狼孩” 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A.最近发展期B.生长高峰期C.心理断乳期D.发展关键期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4.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A.自主活动阶段B.核心形成阶段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