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教案(三)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80406427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面试教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师面试教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师面试教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师面试教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师面试教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面试教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面试教案(三)(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面试教案(三)小学美术强烈的色彩教案。【教学目标】(江南博哥)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概念,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学会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了解对比色和类似色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色彩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的魅力,养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类似色和对比色的概念,掌握其色彩搭配方法。2.难点:运用类似色或对比色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PPT展示大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问题:在画面中你都发

2、现了哪些颜色?学生评述自己喜欢的照片,教师小结:有碧蓝的海天相接、有满湖的荷叶成片,还有火红的晚霞、满山耀眼的枫叶,大自然中千千万万的颜色构成美丽的世界,它们五彩缤纷、好不热闹。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动人的颜色,揭示课题强烈的色彩。活动二:描述分析1.类似色、对比色概念出示色轮,提问:找一找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紫色和黄色分别处于色轮中什么位置?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分别处于180度相对的位置)找一找红色和橙色、蓝色和紫色,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的?(处于相邻的位置)教师总结:色轮里相邻的颜色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2.类似色、对比色的色彩感受展示红绿、黄紫、蓝橙双色对比板

3、,提问: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强烈而耀眼)展示红橙黄、蓝绿紫类似色搭配色板,提问:类似色给你什么感受?(柔和、悦目)3.红色的和谐的色彩应用展示红色的和谐,提问:红色的和谐是谁的作品?(马蒂斯)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找一找画面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什么感受?教师总结: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位妇女在餐桌前忙碌的情形,餐桌上放着水果,瓶中所盛可能是甜酒,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画面大部分为红色,黄色、橙色点缀其中,少量蓝色、黑色穿插。由于红色鲜艳,所以色彩强烈。画面主要为类似色搭配,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感觉。活动三:示范讲解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同样的线稿,一个用类似色搭配,一个用对比色搭配。

4、搭配时注意先构思,确定主色调,再选择与其搭配的色彩,可以调节不同色彩面积的大小,使画面色彩丰富有层次。活动四:实践展评1.布置练习作业:尝试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2.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巡视指导。3.学生创作结束后,设置情景让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通过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活动五:小结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类似色和对比色的艺术特点,并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板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书写乙醇和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以此推断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够书写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2.通过对比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锻炼对比、观察、分析问题的

5、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乙醇和钠的反应及其催化氧化。2.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白酒、红酒、啤酒、黄酒的图片。2.提出问题:各类酒瓶上写的度数代表的到底是什么的度数?3.学生回答:酒精的度数。4.引入新课:酒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醇,那么乙醇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讲授新课(一)乙醇与钠的反应1.提出问题: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学生回答:浮、熔、游、响、红,2Na+2H2O=2NaOH+H23.提出探究性

6、问题: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吗?4.学生实验:实验1: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5.学生回答:钠与煤油不反应,在乙醇中缓慢放出气泡。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溶液变红。6.教师讲解: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说明这些烷烃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不能被金属钠置换,但乙醇分子中羟基(-OH)上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7.展示模型: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结构。8.提出问题:结合结构模型,对比钠和乙醇的反应,与钠和水的反应,你发现了什么?9.小组回答:水分子中-OH上的氢原子也能被金属钠置换,但是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所以水中羟基上的氢更活

7、泼。10.提出问题:仿照水与钠的反应,尝试写出乙醇和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1.学生回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二)乙醇的催化氧化1.学生实验:实验2,认真观察铜丝的变化,并注意溶液气味的变化。2.学生回答:在酒精灯上加热铜丝,看到红亮的铜丝变为黑色,将发烫的铜丝浸入乙醇中,发现铜丝由黑色变化为亮红色,同时闻到特殊性气味的气体。3.教师讲解:乙醇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具有特殊气味的乙醛:2CH3CH2OH+2O22CH3CHO+2H2O三、巩固提升1.提出问题:人们常说“酒喝多了伤肝”什么原因?2.学生回答:乙醇被催化氧化成乙醛,乙醛是一种有刺

8、激性气味的液体,它是有毒性的,所以会损伤肝。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乙醇与钠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作业:请学生调研饮酒对人体的影响并写成科研小论文。【板书设计】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秋思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整理的此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2.通过朗诵、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

9、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二、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哪位同学知道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呢?(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静夜思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这首诗。那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学习一首同类型的诗歌秋思(学生齐读题目,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籍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ppt中张籍的文学常识。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

10、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3.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学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这首诗歌名为秋思,是什么意思呢?明确:在秋天时的所见所思。2.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3.全班齐读前两句,学生思考回答:“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明确:秋天大雁南归,秋风萧瑟,更能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增添悲凉的气氛。秋风是无形的,

11、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更能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明确: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作者离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了。如果是你离开家那么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表达思乡意思即可。4.学生齐读三、四句,分成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呢?明确:因为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深切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没有写在信上,所以才会又打开来看,再多写点。从这两句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想说的话能都写下来吗?为

12、什么呢?明确:不能,因为作者想说的太多了,信纸根本不够写,不够作者表达,而且“匆匆”也说明了写家书时的匆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作者把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四、拓展延伸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代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ppt出示其他与家书有联系的诗歌,积累下来。五、小结作业小结: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

13、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作业:1.背诵秋思,积累与家书有关的诗句。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板书设计】整理的初中政治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平等、尊重、真诚等是交友的品德;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应坚持的原则。能力目标: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正

14、确的友谊关,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和宽容他人时要讲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2.师: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贵的财富。我们播种了友情,更希望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友谊之树保鲜。(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建立友谊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经过,了解建立友谊需要具备的心态、应掌握的策略和方法。(1)营造氛围:可以先请学生写好剧本并分组拍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反思分

15、享:在良好、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回到自己:我们如何与我的朋友开始建立一段友谊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3)聚焦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新的友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始交友智慧的探索之旅。2.探讨有关建立友谊的困惑(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5)学生分小组选择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6)全班交流,小组发表观点。提示:(1)交朋友需要主动,这是我们建立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交朋友是否任何时候都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2)对同学要做到热情和关心,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主动与他人寒暄;等等。教师总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建立友谊,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